巴贡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三维有限元分析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子结构法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一种整体与细部分析相结合的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对面板竖缝进行较精细模拟的基础上,采用该方法对马来西亚巴贡面板堆石坝施工和蓄水过程中坝体和面板的应力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蓄水完成后面板的顺坡向应力以压应力为主,且数值很大;面板的水平向应力中部坝段的面板受压,坝肩坝段受拉。面板竖缝有效降低了其附近的面板水平向应力,填缝材料为软木比硬木更为显著地减小了其附近的面板应力。
其他文献
云南的膨胀土的分布比较广泛,工程建设经常遇到弱膨胀土质边坡。弱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虽然较低,但具有一定的吸水膨胀软化、失水急剧收缩开裂的特性,如果设计和施工中没有足够的重视,变形后的边坡稳定性会逐渐降低,最终失稳破坏。结合云南某电厂边坡的设计、治理、加固工程实例,分析弱膨胀土质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是坡体变形后由于水的渗入导致土体的抗剪强度急剧下降造成的(土体抗剪强度由初始的快剪强度降低到最终的35%~
通过数值仿真分析研究强迫对流条件下抛石护坡温度场特性,主要研究4种护坡路基,即普通路基(边坡上只覆盖砂土层,无碎石层)、开放型抛石护坡、封闭护坡(碎石护坡上使用绝热材料),以及保温护坡路基(碎石护坡上加保温材料并以砂土覆盖)。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开放型抛石护坡的降温效果比其他3种护坡都明显,在夏季,开放型抛石护坡融化较深,其他3种护坡的融化深度相差不多,由冬季和夏季温度场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强迫对流
在某吹填软粘土岸坡上修建码头时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滑坡,待滑体稳定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实现了码头的重建。本文详细阐述了岸坡发生滑动的全过程,分析了软粘土边坡发生滑动破坏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发生失稳破坏是多种不利工况叠加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在低潮位时的超挖引起的。在破坏的边坡上重建码头,采用了振动砂桩加固地基,同时在地表铺碎石垫层作为预压荷载,加速地基土体的固结。该工程实例表明,使用砂桩加固地
以安太堡露天矿西端帮73200地质剖面为工程背景,构建三维长直边坡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应用FLAC对边坡工程在分步开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三维变形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边坡开挖长度的不同,边坡向临空侧的最大位移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变形响应特征,即在非线性变形曲线中出现一个重要特征点和由该点可以界定的2个差异明显的变形阶段;基于上述研究和对西端帮进行时空步序控制开采技术的优化分析,采用缩短采煤长度,分段
针对积石峡面板堆石坝的设计方案,根据大型三轴试验结果确定模型参数,采用新建立的混合料本构模型,对大坝采用开挖混合料作为堆石料的基本设计方案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出了坝体和面板应力变形的基本规律,论证了开挖料筑坝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开挖料岩性组分比例和覆盖层等因素对大坝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为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针对某高堆石坝坝坡,采用瑞典圆弧和简化毕肖普法,分别进行线性和非线性稳定性计算。比较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下,上、下游堆石采用不同材料组合条件下,上下游坝坡的稳定安全系数。研究表明,上游坡各种材料组合均能满足要求,下游坡堆石材料应谨慎选取;采用合适的材料分区组合,各种工况下坝坡安全系数均能满足规范,坝坡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边坡的稳定系数的含义对求解边坡下滑力的计算方法及其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在传递系数法稳定性分析中,边坡的稳定系数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另外两种不同的边坡稳定系数含义,并比较了它们的不同。基于该3种定义分析了与之相应的3种边坡下滑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的对比分析认为,第三种计算方法是较为合理、有效的。
北江大堤石角段的渗流情况十分复杂,对北江大堤石角段堤坝渗流的稳定状况进行监测、计算渗流参数以及准确预报集中渗漏通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由于渗流监测的参数众多,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时,不便于将各参量综合同步考虑,以至于一些结论产生不同甚至相悖的结果,导致无法对工程做出最有效的应对措施。信息融合技术则能弥补上述这种不足,融合所有地质资料、工程资料和监测资料,将所得到的信息数据化,再进行数字化,通
以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主坝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邓肯一张EB模型和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模拟了坝体施工和水库的蓄水过程,并对宝泉上水库主坝坝体进行了三维静力非线性有限元应力变形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计算工况和计算模型条件下的计算结果,研究了上水库主坝堆石体及面板的应力和变形特性,对工程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白龙江某水电站坝区的三维渗流场。深入研究了推荐方案在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工况下的渗流场和渗透稳定性,对推荐的防渗体系进行了优化布置,分析了两岸坡岩体渗透系数变化对优化方案渗流场和渗透稳定性的影响,并论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