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政赤字观的演变

来源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ysica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赤字观实际上是政府的理财观,也就是政府应不应该有财政赤字,或者应该有多大的财政赤字的理念和观点。在现代经济中,政府的财政赤字观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本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将对本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凯恩斯明确指出,在经济衰退时期,克服衰退是首要的问题,政府不仅可以有财政赤字,而且应该有财政赤字。但是,凯恩斯主要是在是否应该有财政赤字这个问题上实现了突破,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财政赤字观。凯恩斯没有回答财政赤字是否应该常态化,财政赤字的规模是否可以不受限制等问题。 按照充分就业盈余的财政赤字观,政府要做到的不是经济周期中某个阶段的财政收支平衡,而是要争取做到整个经济周期的财政收支平衡。即使经济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弥补不了经济衰退时期的财政赤字,也应该对财政赤字加以一定的限制.这就是说,财政赤字不应常态化。这种财政赤字观对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政府的预算和财政政策具有很大的影响。这是财政赤字观的第二次大的转变。按照潜在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上的预算平衡的财政赤字观,政府不但不应该追求某个阶段的财政收支平衡,而且还不应该追求整个经济周期的财政收支平衡。这意味着财政赤字可以常态化.这种财政赤字观对20世纪60和70年代西方国家政府的预算和财政政策具有很大的影响。这是财政赤字观的第三次大的转变。按照这种新的财政赤字观,只要政府的财政赤字和由此导致的政府债务没有到达有可能导致政府无法偿还债务的警戒线,财政赤字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是财政赤字观的第四次大的转变。 对历史的反思表明,传统经济学的平衡预算观是一种保守的观念。政府要履行稳定经济的职能,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实行赤字预算,凯恩斯的财政赤字观是可取的。但是,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必须是有节制的。由于经济的常态是非充分就业,按照潜在产值的预算平衡的观念制定预算方案,只会导致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不断积累。而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比例只是一条警戒线,由于有可能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政府要履行稳定经济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不能在警戒线边运行。因此,可取的财政赤字观是动态平衡的财政赤字观,在一段时期出现的赤字必须能够被另一段时期的盈余所弥补.在美国政府债务出现问题,欧洲国家政府债务发生危机的现在,是各国政府认真地调整财政赤字观,严肃地思考政府债务问题的时候了。
其他文献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但是同时也限制了社区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的利用而末得到应有的补偿.因此,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保护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双赢"的关键.本文以位于贵州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自然保护区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是黔东南州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区严格的保护条例及
通过对北京市石景山区2005-2010年CO2排放量的测算,运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对数平均指数法(LMDI)将该地区CO2排放强度分解为排放系数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并进一步将能源强度的变化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和产业能源强度效应,从而全面反映结构调整对CO2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石景山区CO2排放强度下降了14.47023t/万元,其中产业结构效应的贡献率为53.98%,
近几年环境经济政策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步伐大大加快,环境经济政策在环保政策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本文梳理了"十一五"期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出台的环境经济政策,系统回顾和评价了环境经济政策试点和实践进展,指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省份,出台的环境经济政策不论是数量还是层次上都有很大差异,各省积极开展环境经济政策试点工作,环境经济政策仍处于探索阶段,地方对行业环境经济政策的标准不统一,
环保投资统计核算工作对支撑环境管理与决策发挥重要作用,现行"三同时"环境保护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以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统计体系已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决策的要求.为优化指导环保投资统计核算工作,本研究深入探讨了该研究领域尚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并形成下述结论:①基于主要目的原则、固定资产投资原则以及消除和预防费用原则确定环保投资统计核算范围;②城市绿化、燃气、集中供热、节能节水、自然资
长期以来,财政专项资金传统的补助资金性质、单一的专家评审模式也暴露出诸多的资金使用效益低、项目实施情况较差、资金分配不公等问题,"十一五"期间,围绕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机制的创新性、合理性、有效性,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出现了一些创新实践,资金分配方式上出现了补助、贴息、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先建后补等具体方式.本文主要总结了"十一五"期间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机制改革创新上的主要实践,对各种财政资金分配方式的优缺
资源环境价格在循环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既影响生产,又影响消费,既关系到废物排放,又关系到资源回收.在循环经济体系中,资源环境价格表现为资源税、环境税、排污费、排放权交易价格、回收押金、环境补贴、基金等多种形式.资源环境价格的创建与政府紧密相关,包括资源开采、流通、制造、回收四个环节依托于商品、服务、资本、资源的直接创建以及依托于产权间接创建两种途径.完善我国资源环境价格制度,要以循环经济面临的
为了解决区域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国家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战略.长江上游禁止开发区涵盖了区域内大部分可影响全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环境单元,其固有的环境保护特征和限制性发展政策决定了生态补偿是最重要的主体功能区政策之一.但我国生态补偿仍以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和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为主,易出现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划分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为:1)长江上游禁止开发区约束性发展政策导致生态补偿的错位缺失;2)地
建立区域碳交易市场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掌握国际环境谈判主动权的有效途径和当务之急.本研究在分析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基础上,认为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必须先建立区域性碳市场;借鉴重庆市"地票"模式的成功案例,创新性地提出了"碳票"为主的碳交易模式;通过碳汇、碳源评价,摸清市场基础,创新设计重庆碳交易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在政策的规范指导下,推行区域"碳票"示范交易试点,逐步推向规范化的市场交易,并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现场实验对家庭能源节约和直接碳排放削减的干预政策进行研究在经济发达国家得到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相关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并评析,以便为设计相应的干预政策提供思路,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干预政策的有效性提供借鉴.研究发现:总体上行为塑造的干预政策分为前置政策和后继政策两大类,或者分为心理策略(即信息策略)和结构策略两类.前置干预政策研究的大致结论是,使用目标设定、诱导承诺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开始逐步显露出来.到了2011年,欧洲国家债务问题进一步发酵,危机风险从原来的"欧猪五国"蔓延到更多欧洲国家,并有可能扩大到整个欧洲及全球.虽然危机至今尚未爆发,但因应对措施不力,"狼来了"信息不时传来,国际经济大有再次触底的风险,惊扰着世界经济的脆弱神经.究竟什么原因引发了这场危机,人们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渡过这道难关,值得深思.概括说来,造成欧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