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对东亚环流影响的区域气候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y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以1997年8月为例,通过控制区域气候模式侧边界热带气旋活动的对比模拟结果,在气候尺度上研究了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对区域环流的影响.共做了两个模拟试验,分别是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驱动模式的控制试验和在模式侧边界驱动场中消除热带气旋从而使模式区域内部不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控制试验可以比较准确地刻画夏季平均环流特征,并能基本准确刻画副高强度的演变过程,但西太平洋副高和南亚高压模拟平均分别偏弱20gpm和150gpm.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发现热带气旋对副高强度影响非常明显,消除热带气旋影响后的夏季东亚环流将呈现和观测完全不同的特征,因此夏季西太平洋频繁的热带气旋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具有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指出:未来中国气象事业将要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大跨越.基层气象台站是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石,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是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基础工程.笔者就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和"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等重要任务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基层台站开展调研,初步认识到制约和影响基层气象事业发展的最主要矛盾是人才匮乏,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才
本文利用美国新一代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V2.1系统对发生在2006年1月14日的北京地区平流雾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平流雾发生、发展和消散机制.结果表明,模拟的天气形势与实况基本吻合.北京地区的偏东南风将东、东南、南部的暖湿空气向西北推进,遇到较冷的下垫面冷却饱和凝结形成了此次平流雾.持续且不强的偏南风是雾维持的原因之一.逆温层稳定维持在低空,是平流雾形成后之所以能维持的又一重要原因
本文着重研究南京机场强对流天气的辅助预报方法.选取了南京禄口机场1998-2004年的资料进行分析,建立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编译出一套集雷达,云图和天气图分析,常规资料输入处理,计算高低空稳定性情况,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的强对流天气预警系统,该系统为预报员提供了一个集综合信息,客观分析,人机对话为一体的决策平台.
本文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GPS探测资料对华北回流天气过程中的水汽分布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中尺度模式MM5V36针对水汽源地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东北南下的冷空气,经过渤海后,近地层水汽略有增加,但边界层上层还是比较干燥的.低层东北南下的气团是属干冷气团(θse低值区),且由东北到西南呈斜楔状.来自南方的气团是暖湿的(θse高值区).回流降水天气中,水汽主要伴随西南气流来自南方.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5对2002年6月8~9日陕西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和实况较吻合的情况下,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了秦岭山脉在这次暴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秦岭山脉对这次暴雨过程雨带位置未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对降水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即秦岭山脉使陕甘宁边界的长城沿线、秦岭山脉、汉江河谷一带降水量增加,使关中盆地、陕北南部、大巴山东南坡降水量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秦
本文通过对本单位人才资源现状的分析,找出人才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及不足,结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从5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人才资源开发,提出了人才资源开发的建议.
本文对2005年登陆我国台风灾害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初步总结台风灾害防御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
基于NCAR的Cpl5.0,将国家气候中心开发的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中的大气环流模式BCC AGCM2.0.1与陆面过程模式CLM2.0,海洋模式POP2.0,海冰模式CSIM4.0耦合,进行了100年的数值试验.为对比试验,将原版本CCSM2.0.1积分100年,并把CCSM2.0.1中的大气模式由CAM2替换为CAM3也积分100年.三组试验所用的陆面模式都是CLM2,不同之处在于大气模式分别是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σRCM9和区域海洋模式POM,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并利用NCEP/NCAR1958-1997年月平均资料,检验该耦合模式对中国近海海温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区域海气耦合模式较好地模拟表层暖水季节性北推及南退特征,9月至12月区域平均的表层海温季节变化趋势与观测相当吻合,优于单一的海洋模式POM,无"冷趋"现象.但在中纬海洋西边界区区域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的表层海温
为了提高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雨预测能力及预测准确率,首次应用日本全球海-气耦合模式(SINTEX-F),对中国东部地区1982年-2004年夏季降雨的异常季节进行了预测试验.通过与实况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对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雨的异常季节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对今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雨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