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HIF-1α、VEGF与CT灌注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第12届全国消化道恶性病变介入诊疗研讨会暨2012消化介入/内镜/放射/肿瘤微创外科新技术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d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组织CT灌注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对22例HCC患者TACE术前1d,术后32-40d行血清HIF-1α及VEGF检测及CT灌注成像(CTPI),得到血清HIF-1α、VEGF、肿瘤组织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等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根据TACE术后32-40d疗效分为:稳定组和肿瘤残存或复发组.术前两组血清HIF-1α、VEGF及HAP、PVP、H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2-40d:稳定组血清HIF-1α、VEGF较术前明显降低,血清VE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未检测到HAP、PVP灌注信号;而肿瘤残存或复发组血清HIF-1α、VEGF较术前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HAP、HPI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无明显变化.术后32-40d血清HIF-1α、VEGF与肿瘤组织HAP、HPI呈正相关. 结论:血清HIF-1α、VEGF能够间接反映TACE术后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情况;CTPI能直观和定量地反映TACE术后肿瘤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故联合应用血清HIF-1α、VEGF及CTPI有助于TACE术后疗效的评价,对明确再次TACE治疗的时间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NP方案动脉灌注双路化疗并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2例中晚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KPS评分≥70.男27例,女5例;平均年龄57岁;其中鳞癌20例,腺癌11例,大细胞癌1例;ⅢA期5例,ⅢB期20例,Ⅳ期7例,无脑转移病例.NP方案动脉灌注双路化疗并全身化疗:去甲长春花碱(NVB) 20mg/m2,第1天动脉灌注,25mg/m2第8天静脉给药,顺铂
目前PTCD已经成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的首选,特别是一些肿瘤晚期,免疫力低下,不能耐受手术的年老患者,但术中术后都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败血症,胆道感染,胆痰,动静脉痰等被认为是肝穿刺中易出现的并发症,尤其是放置胆道支架的患者,逆行感染风险更高,而肠道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是主要的内源性感染源。免疫力低下的肿瘤患者极易并发感染,所以PTCD术前及术后抗生素治疗必不可少,PTCD
目的:探讨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经动脉胰腺区域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并阻性黄疸的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28例胰腺癌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共置入29枚胆道内支架,所用支架均为国产钛镍合金医用胆道支架,直径10mm,长度40-100mm,均未带膜,支架置放时均未行球囊扩张,支架释放成功后常规置外引流管,观察2-3天后,支架道畅,即拔除外引流管.28例患者均在肝功能基本恢复后行经导管胰腺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化疗药
目的:研究Seldinger技术经外周留置中心导管(PICC)的应用,完成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插入导管的长度等.方法:对2007年5月-2012年9月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置管的患者进行详细记录,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并发症给予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5例患者无感染、导管脱出等不良反应发生,保证了静脉治疗途径的通畅,且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结论:介入放射学中Seldinger技术
目的:探讨应用倒Y型单子弹头气管支架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全肺切除术后出现支气管残端瘘患者.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应尽早行倒Y型单子弹头气管支架置入术,术后行双胸腔闭式引流予以持续胸腔冲洗,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此例支气管残端瘘患者在术后造影示未在有造影剂外漏到胸腔,咳嗽咳痰情况明显好转,未再有发热.疗效满意.结论:倒Y型单子弹头气管支架对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临床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应用于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本院诊治的56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化疗)和观察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每组各28例,观察和比较两组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情况,平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AFP水平明显降低,肿瘤缩小率及术后1年生存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利用高频震荡电流使组织局部温度升高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其具有不需开胸,创伤小、可重复进行;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高;操作方便灵活、CT定位目标直观准确、安全可靠.本院从2002年6月~2009年5月应用该技术治疗肺癌2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介绍了心理护理,术前护理等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了穿刺,消融等手术方法,介绍了术后护理及出
目的:采用温度当量分(TEM 43℃)作为热剂量单位,评价其与癌痛缓解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7例复发或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高频热疗,每次40Min,每周2次.结果:67例患者中,癌痛完全缓解(CR)13例,明显缓解(PR)33例,部分缓解(MR)10例,无效(NR)11例.结论:热疗与中晚期癌痛缓解率呈明显正相关,可作为一种治疗癌性疼痛安全有效措施.
目的:总结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和引流(PTCD)术中行胆道钳夹活检的经验.方法:35例临床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行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术中,经穿刺通道引入活检钳达梗阻部位,夹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35例均获得病理学结果,技术成功率100%,其中阳性结果30例,包括胆管细胞癌18例、胰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1例、肝细胞癌3例、转移癌3例、炎性肉芽组织3例;阴性结果5例,均为正常的胆管上皮细
目的:探讨球囊暂时性阻断肾动脉下腹主动脉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应用该技术配合临床手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采用球囊暂时阻断肾动脉下腹主动脉切除骶骨肿瘤的42例患者,所有患者全麻后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入路,以猪尾导管在腹主动脉造影明确双侧肾动脉开口并准确标记,后送入阻断球囊至双侧肾动脉水平下,在球囊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的前提下切除骶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