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骨盆骨折出血的治疗方法选择:栓塞VS 填塞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出血的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比较动脉栓塞术(TAE)和骨盆填塞术(PP)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差异,总结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哈佛大学布列根和妇女医院骨科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近年来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出血病例,总结TAE和PP的优缺点. 结果:TAE优点为:①无需开腹和全麻,对创伤和生理干扰小;②维持腹膜的容积压迫效应;③对出血血管定位准确;④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确切;⑤可同时处理合并脏器的出血.TAE缺点为:①时效性差,术前准备时间长;②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高;③静脉止血效果差.④术后有臀肌坏死、下肢麻木坏疽等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1~6岁儿童颈椎椎弓根形态特征及发育规律,为螺钉置入可行性、螺钉设计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探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儿童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1.选取无颈椎外伤及畸形的1~6岁儿童颈椎CT扫描资料60例,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三维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并按年龄组及节段进行统计分析.2.选取儿童尸体4具,随机分为2组.
目的 研究对比剂剂量及注射速率相同的情况下,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对上腹部增强CT门静脉期肝实质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87例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28例,年龄52.0±12.1岁.通过身高及体重的测量值计算所有患者的BMI数值.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同一扫描方案进行常规上腹部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对比剂剂量为93mL,注射速率为4ml/s.通过PACS系统测量各患者门静脉期肝
目的 探讨基于静息态冠脉CTA舒张末期图像的瞬时无波形比率(iFRCT)诊断冠心病(CAD)患者冠脉功能性狭窄的可行性及其诊断效能。方法 搜集39名冠心病患者共55根单一血管病变的冠脉CTA图像,有创冠脉造影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结果。以患者舒张末期冠脉CTA图像为基础,进行个性化血流动力学建模,计算病变血管的iFRCT 值。通过SPSS分析iFRCT与FFR的相关性,判定iFRCT诊断功能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我院4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分析其腹部立位片及结肠钡剂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腹部立位片示低位结肠不全性梗阻35例,肠淤张17例,小肠低住梗阻1例。结肠钡剂造影显示常见型39例,短段型5例,超短段型2例,长段型1例,征象可见痉挛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3例新生儿及超短段型狭窄段显示不明显,3例移行段显示不明显,24 h复查38
PURPOSE To demonstrate the clinical values of using low tube voltage,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 cardiac CT scan with adaptive statistic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SIR) to reduce both radiation dose an
目的 探索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且高度怀疑肾脏肿瘤患者.采用Siemens Skyra 3.0 T MR扫描仪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行常规T1WI序列、T2WI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在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图像上采用ITSS血管直径评分和ITSS出血灶范围评分对每枚肿瘤的肿瘤内磁敏感
Objectives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Blood containing bone tumor”(BCBT) of the jaw were rarely reporte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CT manifestations of BCBT in this region and review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MRI对肝门胆管癌(hepatic hilum cholangiocarcinoma,HHC)的分型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价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MSCT及MRI均定性诊断为HHC的患者25例,对MSCT轴位图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MRI轴位、冠状位图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进行分析,分别评价肿瘤病灶的Bismuth-C
目的 探讨头颈部Kimura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Kimura病CT及MR表现.结果 7例患者临床体征均为一侧或两侧颌面部和腮腺区无痛性肿大或肿块,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并伴随外周血嗜酸细胞(33%~72%)及免疫球蛋白E(1 500~6 000U/ml)明显升高.CT及MRI表现为双侧腮腺弥漫性增大,内见多发结节,CT呈等低密度,MR T1W呈低
目的 探讨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技术在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慢性下腰痛中的应用价值及退变椎间盘的T2值与VA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对26例由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慢性下腰痛患者和2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和T2 mapping扫描,并对慢性下腰痛患者行VAS疼痛评分。基于矢状位T2 mapping伪彩图,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分别测量L4-L5椎间盘前纤维环、髓核及后纤维环的T2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