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来源 :2017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y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文江先生是近代中国科学、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81年前,先生因公殉职,中外震惊,极尽哀荣.英商《字林西报》发表社论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这是对其一生最中肯的总结和诠释.虽然先生从未标榜过"爱国",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而勤勉努力的奋斗精神,"为全种万世而牺牲个体一时"的爱国情怀,至今仍熠熠生辉、令人景仰.
其他文献
沂沭泗防汛通信系统承担着水情测报、视颜监控、计算机网络等数据传输任务,在沂沭泗防汛抗旱、水政执法、水资源管理等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随着近年来沂沭泗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防汛通信系统面临信道容量不足,应急通信手段缺乏等问题,建设应急保障体系,利用无线网络拓展业务能力,探索多电路融合传输方式将成为通信系统发展方向.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水利信息化在水利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本文通过对机器视觉技术知识理论架构和发展、应用现状的阐述,重点分析其在水质监测和水源地安防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在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广泛地应用机器视觉技术.
沂沭泗局"淮委沂沭泗防汛抢险队伍抢险能力建设"项目新建防汛设备仓库3座,存放各类防汛物资总计1000余万元.但是受现场条件的限制,仓库无法安排管理人员24小时看护.仓库的运行管理及资产管理存在安全隐患,本项目采用高清视频远程监视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
近年来,水利工程遭受水面漂浮物撞击,造成损失的事件频繁发生.一直以来,水面漂浮检测预警均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监测报警方式,没有更好有效的预测预警办法.沂沭泅水利管理局结合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基于超分辨率重构技术,开发了水面漂浮物识别报警系统,解决了这一难题.
水文各类业务的应用配备了大量高性能的基础硬件,但分散的建设造成了水文信息化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形成很多"信息孤岛".由于这些"信息孤岛"的存在,致使水文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安全风险高、系统运行无保障及运维成本高,不利于水文大数据的建设和后期的综合利用.云计算平台利用服务器集群和虚拟化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将水文所有业务系统统一管理,为建设水文大数据平台奠定了基础.
丁文江先生是地质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为地质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表达对丁文江先生的崇敬和缅怀.丁文江先生对中国地质教育事业做了许多工作,创办的地质研究所为我国近代地质工作的开展培养了一批骨干;支持和帮助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建设和发展;担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研究教授。这些都是丁文江先生重视地质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我国早期地质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使人们永
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就要传承好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让黄大年精神在中国地质事业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凝聚起爱我中华、共筑梦想的磅礴力量。
丁文江和章鸿钊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他们以"科学救国"为目的,筚路蓝缕地开创中国地质事业,培养了中国急需的地质人才,建立了系统的地质科学体制,树立了中国早期地质工作的典范,引领了中国地质科学的进步.他们胸怀天下、济世安民的爱国情怀,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则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时代虽然变了,但丁文江和章鸿钊为中国地质事业建立的伟大功勋永远不会变,他们遗
丁文江是20世纪中国科学、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既是科学家,又是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文章侧重探究了丁文江先生在思想和人格方面的魅力,他奉行"理学大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观念,并赋予了具体的含义.
丁文江先生博学多才,才华横溢,是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除此之外,他在地理学、人种学、优生学、历史学、考古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都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