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瘀化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来源 :‘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sta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采用维生素D3结合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经药物治疗8后,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血液黏度高切变率明显增高,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而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低黏度切变率也有明显增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祛瘀化痰方两个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细胞比容(p<0.001),也能降低两个剂量组的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的水平(p<0.05~p<0.001),对高剂量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也能明显降低(p<0.05),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化痰方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探讨了肝硬化中医证型及食管静脉曲张与舌下络脉的关系,为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准确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亦为临床早期发现食管静脉曲张存在及程度提供一种安全、可重复性、非侵入性、简单快捷的方法.方法:收集本院确诊为肝硬化并行胃镜检查的病例136例,健康对照组40例同期对照.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方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肝硬化病因、临床表现、中医四诊、食管静脉曲张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为了了解中西医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病理改变及肝功、血小板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本文选择了2003年12月至2012年12月经腹腔镜肝脏大体形态学检查确诊的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脏大体形态学、组织学及肝功、血小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西药联合治疗在抗纤维化和抗炎方面,效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为了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其的期的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这两种证型与主要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在2012年2月-2012年12月间对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CHE)、总胆红素(TBIL), Child-Pugh分级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乙型肝炎后
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BL)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它融合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两者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果机会.《中药学》学科内涵体现为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与临床联系的
以年代为序,阐述了硼砂自入莼至今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中医学著作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认识,重点论述各阶段的应用特点,旨在指出硼砂临床应用的发展与演变,反映了随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人们对于中药的认识亦在不断发展,其适应证及主治范围得到了拓展.
目的:研究吴茱萸萃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ATP酶活性的影响,以便于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虚寒模型对照组、热性趋势标记组、寒性趋势标记组和水煎液组.中药复方水煎液灌胃造成大鼠虚寒证模型,之后分别给予相应的吴茱萸萃取物进行治疗.采用分光光度数法检测大鼠肝匀浆液中的ATP酶活性.结果:与空白组相对比,虚寒模型组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虚寒模型组相对比,热性趋势
大黄为临床常用中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现行《中药学》教材一般将其功效概括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四个方面,对于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复习古今文献的同时,发现大黄还有利尿、健胃、抗衰老、和推陈致新等功用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项目通过体内与体外、形态与功能、实验与临床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新加坡学者根据华人的用药习惯推论:黄连等含小檗碱的药物与氧化型药物伯氨喹啉一样可以引起新生儿氧化性溶血甚至核黄疸.在没有充分事实根据的情况下,新加坡卫生部于1978年宣布"新加坡全面禁止买卖、持有、医用黄连及含小檗碱药物",引起国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究竟黄连和小檗碱是否属氧化剂药物?能否诱导或加重G6PD缺陷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围绕相关问题
目的:研究"附子无干姜不热"现象的客观真实性.方法:以附子和干姜为研究对象,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研究小鼠灌胃给药(附子、干姜及其附子干姜配伍)后的温度趋向性差异.同时检测小鼠饮水量、耗氧量、ATP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及总超氧化歧物酶活力等指标.结果:附子干姜配伍给药后,小鼠的热区比例、跨区次数和运动距离均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其降低幅度分别为55.1%、48.3%和44.8%,而与附
目的:通过甘遂半夏汤中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应用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探讨药效或毒性反应是否与反药组合相关.方法:将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呋塞米阳性药组、甘遂半夏汤全方组、甘遂半夏汤去醋甘遂组、甘遂半夏汤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去炙甘草醋甘遂组,除正常喂养外,每天上午除空白组、模型组外,其余各组灌胃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灌胃体积均为lml/100g.给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