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芽孢杆菌B11产抗菌物质的因子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1世纪植物保护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ou1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并筛选出具有强烈抑制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的生长、产生大量抗菌物质的芽孢杆菌B11菌株.培养基种类、pH、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该菌株产生拮抗物质有不同程度影响.其最适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选用YDC液体培养基,起始pH7.0~8.0,接种后在40℃下培养12d的培养液经50﹪饱合度硫酸铵盐析,所得抗菌物质对西瓜枯萎病菌有最大抑菌活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6种聚集度指标的测定,确定马唐、稗草、狗尾草、马齿苋、反枝苋、铁苋菜等6种杂草在夏玉米田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这种聚集分布在杂草密度高时由杂草本身生长特性或环境因素引起,在杂草密度较小时主要由某些环境因素引起.通过5种抽样方式的比较,马唐以“五点式”抽样方式最佳,稗草和狗尾草以“Z字型15点”抽样方式最佳,马齿苋、铁苋菜、反枝苋均以“棋盘式”抽样方式最佳,整个杂草群落以单对角线抽样方式最佳
本文介绍了生态位的调查方法及测定优势种蜘蛛和目标害虫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的公式,分析了稻田优势种蛛虫的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对主要蛛虫的时间生态位的季节变化与蛛虫数量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介绍了时间-空间二维生态位.
四川省水稻旱育秧田杂草种类有28科71种,以稗、牛筋草、马唐、鳢肠、空心莲子草、凹头苋、牛毛毡、香附子等为优势种.杂草群落受农业措施的影响,其中床址、盖土来源起着决定作用.田间杂草的发生高峰在播种盖土后的5~7d和揭膜后的1~5天.研究结果表明,有针对性的选择药剂并进行合理的混用,是旱育秧田可行的化除技术方法.
1991~1998年间,通过反复系统调查和大面积普查,并结合我国40余年小麦秆锈病的自然流行及近几次局部流行资料,对滇、川、湘、鄂、豫诸省的小麦秆锈病发生规律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元谋县海拔1000~1200m坝区,11~第二年元月为秆锈病流行盛期,重病田严重度高于80﹪,病情指数亦在80以上;海拔1500~2000m山地,秆锈病在夏季发生,接着,危害漏割晚分孽和自生麦,完成病菌周年循环.
停止化学杀虫剂使用后,菜田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明显降低,天敌的控制作用增强,尤其是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和控制强度增大.停止使用化学杀虫剂1、2年后,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分别降至16.13和5.32,天敌的总控制指数分别为11.17和23.29,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较容易控制其为害.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根据小菜蛾不同种群基数,提出了小菜蛾种群生态控制系统,并分别应用于春、秋两季小菜蛾高峰期
1995~1999年在国内13省自治区所属的54个县点共收集小麦秆锈病标样443份,涉及各类品种294个,于温室内繁殖分离得到832份菌株,鉴定出16个致病类型;其出现类型和发生频率分别为21C3CKH 13.1﹪,21C3CKR 25 4﹪,21C3CFH 11.8﹪,21C3CFR 11.4﹪,21C3CTH 5.9﹪,21C3CTR 13.7﹪,21C3CPH 8.0﹪和21C3CPR 6.
1998-2000年对采自甘肃14个县(市)的88个白粉菌标样,用9个鉴别寄主进行了监测,共划分出31个生理小种,其中15、17和415号小种为优势小种,其频率分别为20.45﹪、10.23﹪和10.23﹪.11号小种有下降趋势,415号小种呈上升趋势.用11、15、17、215、377和415等6个小种对各类品种(系)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目前甘肃小麦生产品种抗病性差,后备品种(系)缺乏抗病性,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蔬菜植保直接关系到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的回顾、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广州市蔬菜植保21世纪发展的思路.
麦田春季施用持效期较长的脲类除草剂异丙隆+甲黄隆复配剂,不仅对麦田看麦娘、荠菜、大巢菜等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有着显著的保产效果;且其残留后续效应在后茬稻田减量施用乙苄对异型莎草、水苋、节节菜、陌上菜等一年生杂草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麦田春季每公顷施用异丙隆+甲黄隆(有效量)1050g+0.75g,水稻移栽后每公顷施乙苄42g,对稻田一年生杂草防效可达80.7﹪,与稻、麦田均未施用除草剂的对照相比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介绍了江西省彭泽县棉田的主要杂草种类及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