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墨铸铁铸件的熔渣缺陷控制

来源 :第十三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b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球墨铸铁经过Mg球化处理后,铁水中含有大量的氧化物、硫化物及镁等物质的硅酸盐等杂质,这些杂质是形成熔渣缺陷的主要成分.通过控制原材料中生铁废钢比例、采用纯净的杂质含量低的原材料,降低铁液的氧化物,同时采用必要的工艺手段,改善浇注系统增强挡渣、减少紊流及改善型腔的清洁度,降低氧化物在铸件中的生成,是减少铸件熔渣缺陷的关键手段.在铸件生产过程中,单一的措施无法完全消除熔渣缺陷,只有通过综合方法实施,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铸件的熔渣缺陷.本文在总结生产过程中对球铁件的熔渣缺陷产生及解决的经验,探讨过程中影响熔渣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其他文献
研究了深冷处理对固溶处理后的电磁搅拌AZ91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196℃下,采用不同深冷时间处理固溶处理后的电磁搅拌AZ91镁合金,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SEM扫描测试和XRD衍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冷处理后,固溶处理后的电磁搅拌AZ91镁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得到提高,晶粒得到细化,并且在深冷过程中有第二相粒子的析出.在深冷处理24h时,合金的抗拉强度、伸
采用自孕育法保温和未保温处理制备2024合金锭料,然后将锭料试样经热模拟机加热,部分重熔后冷却(二次凝固).利用热模拟机加热和冷却的可控性,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下2024合金的二次凝固组织及二次凝固行为.结果表明:锭料试样部分重熔后的凝固组织是由初生α1颗粒、"趾状"α2、独立的α3颗粒和共晶组织组成;锭料原始组织对合金的二次凝固组织有明显影响;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α3的大尺寸颗粒逐渐减少,小尺寸颗
本文采用液态浸渗工艺制备了微米级SiC颗粒增强的Al-Zn-Mg-Cu合金基复合材料,通过分析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揭示峰时效处理工艺对SiC颗粒增强Al-Zn-Mg-Cu合金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发热影响.结果表明:SiC颗粒增强Al-Zn-Mg-Cu材料在125℃/21h表现为峰时效.复合材料的时效过程经过了前期提升、时效峰值与后期缓降的三个阶段.分析表明,微米级S
本文主要研究了半固态成形工艺对过共晶Al-Si-Cu-Mg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超声波熔体处理以及不同浆料温度半固态挤压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重力铸造相比,经过超声波熔体处理的半固态合金组织得到改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浆料温度为600℃进行半固态挤压后合金的组织得到改善,粗大的初生Si相尺寸减小,棱角变得圆整平滑,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报告主要聚焦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方面的研究,重点讲述了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会议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 Maxwell对电磁搅拌器作用下的砂型内ZL201铝合金熔体内部的电磁场进行了仿真模拟。建立了电磁搅拌器的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铝合金熔体内的电磁场和电磁力的分布规律,为调整电磁搅拌的工艺参数提供有效的依据。
针对精加工后的大型铸钢件吊耳局部缺肉,制定了详细的焊接修补及局部处理等工艺方案和控制手段,最终使铸件尺寸、吊耳尺寸及其外观、NDT、硬度、金相组织、残余应力均达到要求并一次性返修合格,从而保证了铸件质量,节约了成本.
本文依据钢液凝固理论,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ZG15Cr1Mo1V材质蒸汽轮机外缸铸件壁厚变化较大部位热裂纹的产生原因,并从铸造工艺上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最终达到提高铸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发动机上的一个新产品,该产品的材质为球墨铸铁QT500-7,一组铸件(五个轴瓦盖)单重为3.60kg,该铸件质量和性能要求都非常高,铸件表面不允许有砂眼、渣孔和气孔等铸造缺陷,铸件内部不允许有缩孔缩松和针孔等缺陷.所以,该铸件无论从材质上,还从铸件的表面和内在质量上都是要求比较高的,对于一般材质为灰铁的主轴承盖铸件,传统生产工艺为砂型铸造,但是,对于质量要求非常高的轿车球铁主轴承盖铸件,采用普通的
直观分析法是缺陷分析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方法。直观分析法是把铸件缺陷目视特征作为缺陷分析的重要依据。因此,直观分析法特别重视、经常利用金相分析、化学分析、无损探伤,甚至是扫描电镜等先进的检测手段,对缺陷目视特征进行确认,铸件缺陷分析是一项交叉学科的技术和管理的综合活动,缺陷分析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直观分析法,直观分析法是把铸件缺陷目视特征作为缺陷分析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缺陷分析就是找出缺陷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