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轮状病毒引起的犊牛腹泻:发生、免疫预防和控制

来源 :第七届全国牛病防制及产业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讲座首先概述当前我国牛群中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牛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系统性传染病及其危害,然后重点阐述牛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犊牛腹泻,包括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生、牛轮状病毒G6/G10基因重配二价减毒疫苗的研制、怀孕母牛免疫接种对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免疫预防、以及疫苗接种对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控制.
其他文献
京律风沙源治理工程作为一个生态恢复项目,建设内容分为林业措施、农业措施、水利措施和生态移民四个方面.其中,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对于区域水环境保护与改善有积极作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与政府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做好区域水环境的保护,对京津风沙源项目的推动起着小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本文在对北京市京津风沙源项目中五种主要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三级指标体
土壤侵蚀是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冈,己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科学的土壤侵蚀分类是深入理解土壤侵蚀规律,合理规划和布局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础,因而也是有效减缓和遏制土壤侵蚀的前提所在.本文针对几种常见的土壤侵蚀类型,包括片蚀、面蚀和细沟间侵蚀,细沟、浅沟和切沟侵蚀,冲沟、干沟和河沟侵蚀,,地质侵蚀和加速侵蚀,古代侵蚀和现代侵蚀,阐明各自的划分依据,并探讨其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意义.
冻融侵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之一,冻融交替循环改变土壤性质、影响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加剧水土流失.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冻融作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指山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东北黑土区有关冻融侵蚀研究的重点方向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了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在恢复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效应,本文基于设在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站的9个地表径流场(地上植被类型为5个幼龄林、4个成熟林),开展了6年的水文监测,探索了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林龄与林型减流减沙的效应,为华南地区种植人工林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成熟林6年平均径流量相较于幼龄林减少了64.17%,成熟林径流年际间变化不大.幼龄林径流系数呈逐年降低趋势,自2010
对辽西北地区典型沙地改植榛子林后的2012年、2013年和2016年进行水土流失定位监测,以期为当地沙地扭转并改造为可持续利用的经济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项目区监测实施的5年间,在未有人为干预的生态自我修复情况下,榛子林和对照区内植被盖度和植物种类大大增加,至2016年,榛子林的植被盖度达到了100%.榛子林样方内植物种类由5种增至24种,对照内植物种类由4种增至为15种;(2)沙地改植
水土流失监测水土保持的基础工作,本文在分析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特征及乡村聚落功能变化的基础上,以乡村聚落水土流失为核心,初步建立了喀斯特山区乡村聚落水土流失监测指标,包括农业生产、人居生活、经济发展、生态保育及旅游休憩等5个要素23个指标,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2类.可为科学、有序地开展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耕作措施作为一种农业措施,水土保持作用明显.本文基于浦江县朝阳水库的4个坡耕地径流小区连续4年的观测数据,对比研究了10°和20°坡度下横坡垄作和顺坡垄作在不同降雨等级下的产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大雨和暴雨是该区发生频次较高的降雨类型,且集中于7-8月.径流系数随降雨级别呈逐步增加的变化趋势,相较耕作措施,坡度对径流系数作用不明显;而含沙率随降雨级别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大暴雨时含沙率达最大
基于南方地区9个省份41个气象站点1956~2015年共60a逐日降雨量资料,从降雨量和降雨口数两方面分析各等级降雨特征,并探讨南方地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方地区总体呈现总降雨量上升而总降雨日数下降的趋势,小雨量和小雨日数均呈下降的趋势,暴雨量和暴雨口数均呈相对明显的上升趋势.南方地区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夏季,在春季和冬季总体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而夏季和秋季总体呈南高北低;降雨侵
本文总结了过去25年来奶牛健康管理研究的主要进展和挑战,并总结了主要的研究进展,包括围产期管理、传染病学、乳房健康、应用免疫学、牛场规划、犊牛健康、健康监控工具等.过去25年来,奶牛健康管理最大的进展就是从治疗转化为预防,从“个体干预”转化为“群体预防”.一个重大的研究进展是,人们认识到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清除致病因子也属于疾病预防的范畴.流行病学已经成为描述和量化致病因子之间相互关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临床难以预防和控制,一旦发病奶牛的产奶量减少,产奶品质下降,严重者将造成泌乳能力丧失,不仅给奶牛业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因此针对奶牛乳房炎,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快速准确发现病因,对症治疗,才能把奶牛乳房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