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安全性解析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暨2004中国电视传媒与网络发展高峰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分析了IP安全性问题,简要讨论了IPSec的体系结构,重点分析了其工作模式和实现机制,最后介绍了IPSec的应用实例.
其他文献
采用X射线衍射结合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Fe-Pt-Pr三元系合金相图的900℃等温截面(Pr含量为0~70﹪).该截面由13个单相区,22个两相区和10个三相区组成,在900℃,我们观察到,Pt在α-Fe中的固溶度不超过1.5at.﹪,Pt在γ-Fe中的固溶区为2at.﹪~35at.﹪Pt;Fe在Pt中的最大固溶度为18at.﹪Fe;Pr在α-(Fe,Pt),γ-(Fe,Pt),
氧化物体系由于结构复杂、组成多而使其相图计算困难、计算精度低.常用的热力学软件中,相图计算都是基于溶液模型(如常用的似化学理论模型)、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或化学位相等原理进行计算.本文尝试采用一种新的方法,针对目前相图未知的FeO-CaO-TiO三元系,由共存理论计算活度,根据两相区边界线活度的关系,计算出相界线,从而得到1873K的等温截面.
本工作利用CALPHAD技术,对Co-Sb体系进行了严格的热力学优化,得到该体系中各相的热力学特征函数.
许多人实验测定Cobalt-Gallium二元体系的相图,体系中的αCo(fcc)面心立方、液相和化合物β、CoGa热化学性质被系统的研究.β相具有CsCl,B2有序结构和较大的成分范围;在富钴端β相形成代为固溶体,β相富镓端的成分范围是由β相中的空位控制,a triple defect(过渡金属亚点阵上的两个空位伴随着在镓亚点阵一个反结构原子)被广泛接受.Ommen研究小组用宏观密度与热膨胀结合
利用质量三角形模型计算了1873K下RexOy-CaF-SiO体系的等粘度图,预报了同温度下的SiO-TiO-MnO体系的粘度,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表明这方法是可行的,说明质量三角形模式可以成功的运用于三元系局部互熔区的粘度计算中,为生产科研提供一些比较可靠的数据.
本研究采用机械化学法合成ZnO纳米晶,采用XRD、差热、热重等方法对制备的ZnO纳米晶进行测试分析,并分析了球磨时间、稀释剂的用量及热处理温度对ZnO纳米晶晶粒尺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化学法是制备ZnO纳米晶一种有效的新方法,所得产品均匀,晶粒可达20nm左右,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介绍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预测在TRIP钢,硬质合金以及塑料模具钢研制中的应用,从而为现代先进材料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采用亚点阵模型计算了TRIP钢中铁素体和奥氏体相的平衡成分以及奥式体的两相区温度内不同时刻条件下的体积分数;在点阵固定的参考态一,对钢中碳、锰、铝和硅的浓度分布加以预测;根据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讨论了硅和锰对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的影响.为了研究纳米级硬质合金相结构,提出了M
多元合金膜已成为硬质薄膜的发展热点之一,而发展新的薄膜材料体系也成为颇为紧迫的一项工作.PVD法制备薄膜时,可以得到与设计成分极为相似的结构,并且在改变基体温度时可以获得不同的结构与成分的亚稳相.考虑文献中报道的相图及热力学数据,通过热力学计算估计合金体系亚稳相的范围对薄膜材料的成分设计和PVD过程设计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向作用.因此,加强热力学计算在薄膜领域的应用,将加速新型薄膜材料体系的开发.
采用X射线衍射、金相观察、电子探针、透射电镜和磁性测量研究了GdCoAl(x≤5)合金的微结构、相组成、相成分和热磁特性.结果表明,在1173K和1323K退火的x≤3的样品和在1323K退火的x=4的样品近似为单相,主相2:17相仅含Gd、Co、Al三种元素,具有菱方ThZn型结构,少量杂质相是富Gd氧化物、富Co相或ζ-CoAl相;在1173K退火的X=4的样品含有较多的第二相,它是具有六方C
本文研究由若干个AR信号序列叠加形成的多道时间序列的分解与复原问题,首先从信号的独立性出发,利用信号的高阶统计信息,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中的广义信息最大化(Infomax)算法寻找一可逆矩阵将混合信号进行分离,然后再根据AR序列的偏相关系数的截尾性,利用Levinson递推公式估计出AR序列的参数,最后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