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戏剧的创意实践--现代舞剧的启示

来源 :“文学理论: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对话”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外国文化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三届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7月下旬,由中美艺术家合作的大型现代舞剧《海伦之梦》在湖北武汉琴台大剧院和湖北剧院隆重上演。该剧以梦幻与现实相交织的跨时空结构生动地再现了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海伦·福斯特·斯诺(Helen Foster Snow)在中国的人生经历,用丰富、精湛的舞蹈语言艺术地传达了海伦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该剧由中国湖北省歌舞剧院和美国南犹他州大学艺术学院联合排演制作。作为一次典型的跨文化戏剧的成功实践,该剧对于当代中国戏剧,无论在艺术创作、产业运作,还是在文化交流、国际传播方面,都不无现实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形神相离是《庄子》之逍遥得以实现的前提,形神相离,神可离于形而独立活动,这是《庄子》实现超越的重要前提.“离形”与“游心”是实现逍遥游的途径.《庄子》的离析形神,与公孙龙子“离坚白”论体现出的离析思维方法,在思维方式上具有一致性.“离”的思维方式,其实质是辨名析理.名家的离析思维方法,应用在对外在世界的认知,属于逻辑学、语言学方面的范畴.《庄子》道遥论的离析形神,应用于对生命、对人类自身处境的思考
《老子》第七十九章所说的左契,指负债一方所持的凭据.这种认定合乎古代的实际情况,与该章的语境相合.帛书甲本的右契,因版本欠佳和属于孤证,不能作为依据.已往在解释左契时所出现的误区,其原因是把左契右契与吉凶判断相混淆,对左契、右契与尊卑的关系处理得过于简单,同时忽略具体语境.古代文献中的左字,有时表示处于被动地位.左契之名,取的是这种意义.《庄子·庚桑楚》篇所说的券内、券外,与左契、右契相互对应.《
文学格局,是指文学的基本格调和总体布局,以及由这些格调和布局所呈现出来的发展态势.在这其中,文学格调是指文学呈现出来的艺术风貌、人文情趣、审美意识及文化品格;总体布局是指文学样式、文学技巧、文学手法与文学理论的分布情形,以及由此演生出来的内在关系.周秦汉是中国文学的形成期,用文学格局作为视角来观察中国文学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更为全面地清理文学形态发展的总体态势,更为深入地分析文学形式形成的关键走势,
李善《文选注》引书,除注释《文选》本文外,还有学术史价值、辑佚价值、校勘价值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在研究李善《文选注》引书时应注意李善所引文献未必是原始文献.李善注引书未必是直接引用原书,故其对文献的引用不能作为其书唐时尚存的证据,这是文献学史研究应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另外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面貌不同,李善《文选注》尤其如此,李善对引文的处理,往往节引,甚至割裂、断章取义,造成错误。李善注引用文献有张
战国秦汉文学研究因其材料特点,那些成为研究“默认程序”的“元方法”很多都不适用或适用性存疑,诸如清晰年代的预设、文本内在统一性的假定、文本是作者自我表达的载体的假定、“作者”的全知假设、以存世极少的材料来构筑线性的历史等,除上述问题外,在文献考辨中,受到传统校勘之学的影响,研究者还会有一种发现“原始文本”的考证期待。这也是不切实际的。在文献电子化的今天,传统校勘学已经部分的失去了意义。这些“元方法
当下文学史的叙述理路中,“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无疑是最具影响的判断,这一点,从文学史的比重、格局即可清楚的看到.文学史作为中华文化长河中一段活水,自然有其作为华夏文明整体构成的历史意义,但其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意义,则需立足其流经地域的生态环境,即其所表现出的水文现象进行分析,如此,方可真正把握其于文化长河中的独立存在意义,而此,正即文学生态研究的核心意义所在。
班固《典引》以“典”为名,自命接续《尧典》而为文;又在序中反思前人文章“靡而不典”“典而不实”,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典”这个重要命题.拟训典而行文,是汉代经学影响文章具体写作的表现之一.在班固之前,王莽、扬雄就因于现实之需,已经生发了“五经含文”的思想,并以《尚书》诸篇为轨则,产生了诸多拟经之作.本文以《典引》櫽栝《尚书》经义为中心,来讨论班固拟训典而行文的文章学思想并追溯其源.
艺术不是无根之水,它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动画艺术这个领域里,艺术与商业得到了完美统一。以吉卜力为代表的商业动画创作团队,能够在追求艺术美的同时华丽转身,创造出商业效应和艺术高度俱佳的局面,这是为动画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作出的不朽贡献。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吉卜力工作室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本文将以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在动画片市场成功运用的商业模式为例,浅析吉卜力在八大商业模式(补贴式、增值式、双
论文把《文心雕龙》放进世界诗学的历史视野中去观照,指出《原道》、《征圣》、《宗经》原则的普遍性,只是不同文明的上述原则背后的哲学根基不同,核心是它们的宇宙观不同。该论文的第二个要点是,指出传统批评以及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对“诗言志”的解释与《文心雕龙》“原道”篇的解释不通,在此基础上提出"诗言志"的真谛是言万物之生命意志,生生之理在中国哲学中渊源甚远,解释诗言万物之生命意志完全是自足的。论文的第三个要
埃里希·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1892-1957)是德国著名的罗曼语文学家与语言教育家、文学批评家,中世纪文学研究者。奥尔巴赫1892年出生于马堡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921年在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取得语文学博士学位,此后任普鲁士国立图书馆馆员。1927-1933年任马堡大学罗曼语文学教授。纳粹上台后流亡土耳其,并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任罗曼语语言文学教授。1945年移居美国,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