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来源 :2010年全国艾滋病临床影像诊断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xj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Invasive Pulmonaryaspergillosis,IPA)感染的多层螺旋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例IPA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20例IPA病例的主要螺旋CT表现有:小结节(1-3cm)14例(70%),大结节或团块(>3cm)6例(30%),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实变8例(40%),磨玻璃影3例(15%)。6例(30%)合并CT晕圈征,6例(30%)合并空气新月征或空洞影,2例(10%)可见中心低密度征,5例(25%)合并胸水。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主要征象是单发或多发的结节、空洞形成及肺段或亚段的实变,结节晕圈征和空气新月征高度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
其他文献
目的:为分析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病理学特征提供资料。方法:系统尸体解剖艾滋病合并结核病1例。结果: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主因艾滋病合并结核、脓毒血症、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目的:探讨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的CT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患者的资料,1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仅行CT平扫。结果:CT表现呈单发结节/肿块16例,多发4例,共计28枚结节/肿块,均分布于肺叶外周带,24枚病灶(85.7%)与胸膜紧密相邻,其中11枚(39.3%)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连。病灶内部:呈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脂肪及空气支气
目的:研究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合并腹部结核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病原学证实及临床诊断艾滋病合并腹部结核的腹部CT扫描表现。结果:33例艾滋病合并腹部结核腹部CT示腹部淋巴结肿大23例(69.7%,23/33);肝脾肿大10例(30.3%,10/33);脾内多发低密度结节14例(42.4%,14/33),其中脾内弥
目的:了解南宁国家免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 viral therapy,HAART)对AIDS患者的疗效。方法:228例AIDS患者应用HAART 3~18个月后进行病毒载量(viral load,VL)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及分析。结果调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较全的病例共228例。100例在应用HAART6~18个月时进行病毒载最(viral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肺部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10年3月23例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的肺部X线及CT表现。该组病例年龄29-56岁,均有咳嗽、发热,体温38.5℃-40℃,其中呼吸困难11例。所有病例确诊均参照199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诊断标准,HIV抗体阳性经阳江市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实验室确认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及治疗后转归的关系,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在统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病灶的吸收时间、体内青霉菌的转阴时间及患者预后情况与影像学表现对照分析。结果:1、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复杂多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CMV感染时出现典型的有胞浆及核内包涵体的巨大细胞,故名巨细胞病毒。
@@HRCT显示肺间质轻微病变,肺泡壁增厚,肺实质密度增高,称为GGO,即肺磨玻璃阴影。区别于肺实变病变是肺磨玻璃影的肺血管影透亮度是增高的,但血管并不模糊。
[目的]通过对健康人和HIV/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Toll样受体-11(TLR-1)、TLR-2、TLR-4和TLR-6的表达差异分析,以筛选出表达异常的TLRs,探讨其在HIV/AIDS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5例健康人和20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多型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TLR-1、TLR-2、TLR-4和TLR-6的表达。[结果]TLR-1、TLR-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体素1H-MRS方法在AIDS患者认知障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3.0T磁共振对21例有认知障碍的AIDS病人(ADC),19例无认知障碍AIDS病人(NAS)及20例正常自愿者(SN)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分别测量额叶白质区、基底节区和后项叶正中灰质区NAA、Cho、MI、Cr的峰下面积及其与Cr比值,比较每两组间代谢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额叶白质区ADC组NAA/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