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卡拉纪印痕化石是陡山沱期宏体藻类的固着器吗--Hiemalora与Gesinella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d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iemalora是一类广为分布的伊迪卡拉纪圆盘状印痕化石,周围具流苏状突起,曾被解释为似水母动物,或某种叶状生物的固着器官,但以往罕见其与叶状生物体共同保存。本文报道了华南贵州震旦纪陡山沱组一类保存完好丰富的被确认为藻类的碳膜化石——革辛娜藻Gesinella,具有完整的须状固着构造。这一须状构造的形态和大小与Hiemalora非常相似,致密加厚的基部及其周围辐射状分布的丝状或须根状构造,可以分别和后者的中央盘以及周缘突起的"触须"相比较。陡山沱组的这一类碳膜化石同时保存有明显巨大的形同藻类的叶片和固着器,为研究伊迪卡拉生物群的底栖印痕化石提供了新的认识,即:盘状的Hiemalora可能是多细胞藻类的固着器官,而不一定是最初解释的似水母动物或其它叶状体生物的固着构造。不过,证实这一点尚需更进一步地研究伊迪卡拉纪生物的保存方式和埋藏环境。
其他文献
交榜剖面把榔组整组三叶虫十分丰富,以掘头虫类三叶虫为主要特征,除产有大量三叶虫外,在165m的层位还发现了杷榔动物群特征分Guizhoueocrinusyui与腕足类,软舌螺以及等刺虫等共同
贵州寒武纪地层因出露广泛,发育完整,并具有各种沉积类型和丰富的化石群,一直是寒武纪研究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在该动物群中除大量古盘虫三叶虫之外,尚有数目众多的多节类三叶虫
2007-2009年间,笔者等在黄陵背斜东翼和南翼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针对埃迪卡拉系多重地层划分对比问题开展了大比例尺填图工作,共计实测和修测15条地层剖面,其中寒武系
寒武纪动物化石Olivooides因其胚胎以及幼虫胎壳表面具有独特的星刺状装饰显著区别于其他同时期的动物类型.最近以来,关于Olivooides 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其分类位置仍
产自安徽省南部蓝田组二段炭质泥岩中的蓝田生物群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形态复杂和高分异度的宏体生物群,其中包括立体和压扁保存的丘尔藻化石.笔者通过对这两种不同保存状
《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两部经典奠定了追溯人类由来的指南,顺着达尔文的思路,对人类祖先演进历程的探索,更合理的划分似乎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狭义/近期的人类起源,即人科(人
蓝田生物群位于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保存在埃迪卡拉纪早期蓝田组的黑色页岩中,是已知最古老的复杂宏体生物群,既包含了扇状、丛状生长的海藻,也有具触手和类似肠道特征、形态
Since the Middle Ordovician Shihtzupu Formation and the Late Ordovician Pagoda Formation are named in 1920s,they had been considered to be conformable contact i
对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塔中隆起、巴楚隆起67口取心井奥陶纪岩心3000个薄片的系统研究,确定钙化蓝细菌23个属(含两个新属)36个种(含3个未定种),大部分来自中上奥陶统
本次研究揭露了古虫动物体壁具有复杂的肌肉系统,并解释了古虫动物处理体内海水的动力学机制。深入论证了古虫动物鳃裂与后口动物咽鳃裂的同源性。鉴于咽鳃裂已被学术界广泛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