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构成模式下英国城市特色空间营造经验与启示

来源 :2015年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0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当代英国城市多元文化发展历史的研究,分析了城市多元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在评析英国特色城市亚文化空间建设的基础上,引入城市多元文化空间三种基本模式,提出以亚文化构成模式为城市多元文化空间营造的基础理论,并明确其发展要素与核心价值.最后,总结了英国亚文化构成模式下空间营造经验,包括以文化规划为先导,重视与空间规划相结合;构建适宜规模的亚文化特征社区;空间营造关注通行性与公平性;明确亚文化空间的边界和缓冲带.当代英国城市特色空间的营造经验,对我国新型城镇特色空间的塑造具有一定借鉴与启示.
其他文献
江苏省在取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以"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溯"为原则,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城乡建设、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五方面,建立了由33项指标构成的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辖市的经济社会进行了绿色发展评价,结果显示,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的为苏州、无锡和南京,发展水平较低的为连云港、宿迁和淮安,且呈现总体发展水平按苏南、苏中、苏北依次降低的趋势.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置于科学发展观"五位一体"的战略框架中,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文明指引新时期城市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是紧凑、低碳、经济、和谐.本文通过对东营生态环境的分析,构建东营生态安全格局,划定生态红线,探索低碳路径下东营生态城市的建设.
我国规划类型复杂、层级多且数量巨大,从国家到地方层面空间规划体系在行政上分属不同的业务部门主导,由于各部门间的行政职责、工作方法存在差异,各项空间规划在指导思想、执行标准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导致我国众多规划间相互矛盾重叠、脱节甚至冲突等导致"打架"的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多规合一"显然是提高规划实施效率,解决各类规划不协调问题的良好手段.随着"多规合一"的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也需要及时进行转变以适
针对当前专项规划编制中存在的编制过程缺乏规范、编制内容缺乏统筹的问题,本文以《广州市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划》为例,从规划管理的视角对该规划编制过程中在统筹协调部门利益、加强与各层次规划内容衔接和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等方面的相关做法和措施进行探讨.通过对《广州市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划》的总结,本文认为编制主体的多元化,是造成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各部门规划缺乏协调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通过加强行政协调并制定实
国际航空枢纽作为城市内重要的功能节点,具备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周边城市功能布局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目前,国内尚且没有围绕航空枢纽构建完善的城市功能地区的成熟案例,本文对广州、郑州等城市构建空港经济区的规划研究,总结相关的经验,并结合重庆江北机场的自身特征,从产业引导、用地优化、交通提升三个方面提出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周边地区的规划策略,并最终引发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考.
全球价值链功能分工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城市网络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本文论述城市网络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价值生产的理论渊源,在解构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基础上,认为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功能分工能够有效反映世界城市网络的经济空间联系方式,由此构建城市网络价值专业化生产及分配的组织模式及空间结构,为运用全球价值链分析世界城市网络提供理论框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对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粗放规划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城市规划建设面临变革.本文通过总结粗放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精细规划将是新常态下规划的必由之路,提出大数据是确保精细规划实现的根本保障.本文构建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精细规划技术框架,重点介绍了该框架下的规划编制、规划管理、技术支持各方面的具体内容,以期为新常态下城市规划工作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部署实施,农村经济发展和土地流转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此过程中,农村农业生产暴露出产业效益低、土地资源利用分散的诸多弊病,现有的土地流转制度缺乏有效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土地流转,集约利用土地生态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文章探索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天津市蓟县桑梓镇西四百户村庄规划为例,提出村庄土地流转及
本文通过评价苏中地区某县县城现状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趋势,揭示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现状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估,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之后评估检验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再建立评价指标的实际数据库,选取评价标准;最终建立综合评价矩阵,总结评价结果.
创意社区的核心创新要素是"人",围绕这个核心要素的是"高校"和"企业"."人"、"高校"、"企业"三者之间的关联反映出城区的创意程度.本文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例尝试将这种关联可视化.选取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为数据源,从用户主页上,可收集到环同济区域创意人士的个人信息、教育信息和就业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在地图上描绘出每位创意人士的"职业轨迹".通过建立三类信息的空间联系和时间联系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