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热解实验的成熟度标定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dou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岩是大气田的主要气源岩,其主体组分--镜质体的光学性质参数Ro,被惯用作有机质在自然地质剖面中热演化和生烃进程的标尺.热解实验作为烃源岩和煤热演化和生烃研究的重要手段,由于加热速率远大于自然地质剖面情况,芳构化反应速率加快,芳构化程度更高,造成镜质体表面更平,反射率值偏大(Jones,1978),这一事实以被后来学者所证实.本文开展了黄金管限定体系恒升温速率(2℃/h、20℃/h)和热压生排烃体系恒温3天条件下的三组生烃实验,选用干酪根H/C原子比这一表征地质、实验室生烃进程的共同参数,通过不同地区的139个地质样品H/C-Ro关系统计,在热解实验的生烃过程与自然地质剖面相似的假设基础上,建立煤在不同实验体系与自然剖面同等生烃进程所对应的成熟度参数关系模板。
其他文献
陆丰凹陷属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中的一个次级单元,面积约7760km2,是一个已证实的富生烃凹陷,凹陷内发育三个复式半地堑和5个洼陷,根据生烃量及平均生烃强度的情况,陆丰南半地堑油气资源富集程度最高.
烃源岩的研究经历了从传统的烃源岩评价,到有效烃源岩评价,再到优质烃源岩评价,以及有效烃源岩分级评价思想.由于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强,目前源岩研究重视对烃源岩的精细刻画,尤其是优质烃源岩.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是深层天然气勘探主要源岩,烃源岩分布广、生气强度大.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的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勘探发现主要集中在蜀南地区.近年来,由于对下二叠统白云岩储层的深化勘探,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和川中地区都获得了重要发现.目前,对于下二叠统气藏的气源有众多看法,除来源于志留系和寒武系源岩外,还有一部分来源为下二叠统的泥灰岩.
目前,国内外获得包裹体的同位素值主要应用热爆法或压碎法打开包裹体,再通过同位素质谱仪分析其释放出的流体同位素值.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实质上是不同期次、不同成因和来源的混合结果,不能得到矿物中代表某特定成岩成矿(藏)阶段的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组成,而这正是人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但至今仍然没有解决的难题.本文初步建立了CD2气包裹体同位素值拉曼光谱测试方法,从而改变目前只能依靠分析群体包裹体同位素来示
金刚烷类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稳定结构,因此具有较强抗热降解和生物降解的能力,是一类可以媲美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地化指标物,被广泛应用于高成熟原油和烃源岩的成熟度评价,对于高成熟原油及因次生改造作用而遭破坏时,基于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指标更能体现其优越性.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产层较多,埋深较浅的白至系原油普遍遭受了生物降解作用,埋藏较深的侏罗系原油大多未降解,本次尝试应用金刚烷指标对该区降解原油成熟度进行分析,
黄河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内部勃中坳陷东南部,其凹陷总面积为3300km2.与之相邻的构造单元由南往北为渤南凸起、沾化凹陷、埕北凹陷、庙西凹陷和莱北低凸起以及垦东-青坨子凸起等几个构造单元.本次实验主要针对沙河街组烃源岩,利用金管生烃模拟实验计算产油率、产气率,为后续的资源评价提供基础保证。
本文探讨了一种通过原油全烃色谱技术研究驱油效果及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本文利用原油全烃色谱技术对开发过程中油田原油的成分进行了持续监测分析,通过原油中轻质组分变化研究油藏动用程度、驱油效果及驱油波及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水驱开发过程中原油中轻质组分由于更易于被驱替导致其含量变化非常明显,而这种变化可以有效的反映储层油藏的状态。本文通过原油轻质组分含量的变化筛选出新的参数C5/(C5+C7+C9+C19
本文针对深层、超深层天然气重烃气体含量低的特点,系统调研了国际上对不同类型地质样品中痕量烃类富集的方法,组建了一套天然气痕量烃类富集装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针对天然气中痕量烃类组分的在线富集-色谱分离-稳定同位素检测的方法,为解决实际地质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
会议
页岩孔隙提供了页岩气的储存空间和运移通道,对页岩气的勘探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自从纳米级孔隙在不同成熟度的页岩有机质中被广泛观察到以来,页岩孔隙随成熟度的变化规律与机制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