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纬度电离层-热层系统中的天气扰动

来源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磁层、电离层专题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h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人们对电离层背景(电离层气候)已经基本上有清楚的认识,但对于电离层扰动(电离层天气)仍然有许多问题并不清楚,这些天气现象包括:电离层暴、电离层波动、电离层小尺度不规则结构等。由于电离层一方面直接受太阳电磁辐射控制,另一方面又通过与磁层耦合受到磁暴和亚暴的强烈影响,地磁场不能完全控制电离层中电离成分的运动,电离成分同时受到背景中性成分的控制,而中性成分又直接与低层大气活动相互耦合,这一切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电离层扰动过程的复杂性,电离层扰动在不同高度、经度、纬度,在不同的太阳活动水平,不同的地磁活动条件下,具有多种形态特征。本文在对上述各因素对电离层影响做简略分析基础上,侧重讨论中低纬度地区电离层一般形态的经度效应;暴时电子密度增强现象;不同尺度低层大气扰动的电离层表征(signatures);中纬度电离层扩展-F 等,分析观测事实并简略讨论可能的机制。
其他文献
磁暴是地球的磁场的水平分量在一到几个小时内急剧下降而在随后的几天内恢复。磁暴是最剧烈的地磁扰动形式。通常地磁场的扰动是由撞击地球的太阳风起伏引起的,一般限于高位极区,然而行星际磁场具有长期(几小时或更长)的南向分量且具有极大的幅度(大于10-15nT)时,赤道磁场严重偏离正常水平,就引发了磁暴。通常用暴时变化指数Dst 表征磁暴的发展,Dst=0表示静日,-50nT < Dst < -30nT 为
会议
在磁赤道面附近,能量在几十keV 左右的各向异性的环电流离子能够激发电磁粒子回旋(EMIC)波.我们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综合Global Core 和沿磁力线变化的背景等离子体密度模型,基于kappa 速度分布函数的环电流高能离子模型,研究了EMIC 波的非稳定性和传播过程中的增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EMIC 波的非稳定性主要受环电流高能离子参数(能量、各向异性及体密度)、波的传播角以及背景等离子体
会议
本文使用全球磁流体力学(MHD)模拟结果研究磁倾角(Ψ)对磁层顶位形的影响。我们首先利用太阳风流线和电流密度确定磁层顶位置,然后用一个面方程拟合这些数据。这个面方程包括10个位形参数,可以描述极尖区和磁层顶南北不对称性和旋转不对称性。我们通过南向行星际磁场(IMF)时不同磁倾角的磁层顶数据研究磁倾角对磁层顶的影响,发现磁倾角对赤道面磁层顶基本没有影响,而对极尖区和磁层顶南北不对称性和旋转不对称性影
会议
We present THEMIS observations of a "Spontaneous Hot Flow Anomaly" (SHFA) upstream from the pre-noon bow shock at 0431 UT on August 12,2007.Although the SHFA exhibited the greatly heated and deflected
会议
自从1972年观测到电离层向磁层提供离子以来,人们逐渐形成共识:由于地磁场不仅阻止太阳风能量和动量直接与地球大气耦合,而且能通过大尺度的磁层对流能将等离子体从磁尾向地球方向输运,所以地磁层的存在是地球维持可宜居性大气层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一观点也是构成目前太阳系内行星大气演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石.最近几年来,大量统计数据表明,无地磁发电机的金星与火星具有和地球一样的氧离子逃逸率:1023-102
会议
磁暴期间电离层表现出复杂多变的形态,以往大多使用foF2和TEC 对其进行研究,不能获取F2层以下的底部部分和F2层以上的顶部部分电子密度的变化情况.为了更够好地研究磁暴期间电离层各部分的变化情况,我们利用Athens 站电离层垂测仪数据和Champman-α 模型构建了电离层F2层以上电子密度剖面,计算得到了TECb(底部电子总含量)、TECt(顶部电子总含量)和ITEC(电离层电子总含量),并
会议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新的航天工程任务,如空间交会对接、深空探测、高分专项等对航天测控系统的测定轨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卫星测定轨精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提高测量精度,而大气的折射误差是影响高精度测量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因此必须对观测数据进行电波大气折射误差修正。本文深入研究了对流层和电离层折射率剖面模型,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多个探空站多年的累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测控站的实测地面气象参数对当月对流
会议
电离层是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空间天气区域,大量低轨道航天器运行在电离层中,而利用短波和星地无线电链路的所有高技术系统都直接受到电离层的影响。对于电离层天气至关重要的扰动的描述与预报,还没能像地磁活动研究中所做的那样,形成对扰动的定量甚至分级描述,亦即在电离层天气指数化研究方面还极其欠缺。其难点主要在于电离层中扰动极其丰富,电离层的“背景变化”难以界定。例如甚至在所谓的平静条件下(即太阳和地磁均相
会议
通常磁暴期间电离层有着很强的响应变化,其随经度和纬度变化而不同.本文利用2002年至2010年期间位于北半球90-130°E 经度区间的不同纬度的电离层测高仪、GPS-TEC 的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地磁暴时东亚地区电离层的响应变化特性.根据Dst 指数和观测数据有无,选取了60多个磁暴个例,它们分别位于不同太阳活动年和不同的季节.结果表明:中高纬地区,通常开始是同磁暴初相相关的短暂的正相扰动,随后直
会议
在第23周,太阳活动低年期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磁暴.其急始时间为2006年12月14日14时14分(UT),于12月15日0时55分(UT)达到主项峰值,峰值的SYM-H指数值为-211nT.本文利用多手段观测研究了此次磁暴主项期间北极地区电离层的等离子体特征.这些观测包括GPS TEC、EISCAT雷达和COSMIC掩星(RO)的电子密度剖面数据以及宇宙噪声接收机(IRIS,芬兰Kilpisj(a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