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耳大神经寄养术在面神经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中华医学会2016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werof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面神经损伤小鼠模型和耳大神经-面神经移植寄养大鼠模型;探讨了耳大神经在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方面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动物模型建立:耳显微镜下解剖Wistar大鼠左侧面神经,直接切断后缝合建立面神经损伤模型;面神经断端端端缝合建立面神经损伤后端端吻合模型;解剖耳大神经,行面神经断端—耳大神经缝合术,建立面神经-耳大神经寄养动物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改良Semont复位法与Epley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BPPV(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短期疗效。方法 采用单盲、前瞻性的方法对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科诊治的1 04例PC-BPPV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52例对照组PC-BPPV患者行Ep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基本治疗策略.方法 对5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单纯腺样体肥大者11例,腺样体肥大伴慢性扁桃体炎(含扁桃体肥大者,下同)9例,腺样体肥大伴合并慢性鼻-鼻窦炎者8例,腺样体肥大伴慢性扁桃体炎同时合并慢性鼻\鼻窦炎者1 3例,变应性鼻-鼻窦炎者5例,鼻咽癌3例以及原因不明者3例.
目的 观察婴幼儿线性调频脉冲音(chirp)作为刺激信号诱发听性稳态反应阈(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 ASSR)(简称chirp-ASSR)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探讨chirp-ASSR客观听力检测在婴幼儿临床听力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后鼓室胆脂瘤早期引起砧镫关节破坏及引起圆窗阻塞,早期听力结果提示高频听力下降。本研究拟从后鼓室胆脂瘤患者早期语频听阈及高频听力下降及术后听力研究后鼓室胆脂瘤的听力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间经术前CT、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后鼓室胆脂瘤患者52例,分析手术前、术后高频听力的变化、语频平均听阈变化及比较不同的听力重建方法及其结果。
目的 评价循经取穴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究循经取穴穴位埋线治疗AR的中枢响应特征,为循经取穴穴位埋线治疗AR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气管内窥镜辅助异物取出术治疗成人支气管异物的疗效.方法 总结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科急诊治疗的成人支气管异物患者6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7-84岁,中位年龄48岁;异物吸人史最短2小时,最长1天;3例为植物类果实(黄豆和蚕豆),3例为金属物(钥匙、铁丝和银制气管套管碎片);所有异物术前均经胸片、肺CT或纤维喉镜证实.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喷射(或插
目的 分析广西地区感音神经性聋人群222例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特点,为临床防聋及治聋提供参考。方法 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对广西地区感音神经性聋人群222例采用晶芯(R)十五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进行常见的4种耳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检测,对未确诊的阳性结果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 分析广西地区耳聋人群中230例SLC26A4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特点,为临床防聋及治聋提供参考。方法 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对广西地区230例耳聋人群采用晶芯(R)十五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对SLC26A4耳聋基因常见的8个突变位点(2168A>G、IVS7-2A>G、1174A>T、1226G>A、1229C>T、1975G>C、2027T>A、IVS15+5
目的 探讨自发性糖尿病鼠初期听力变化特点。方法 清洁级Zucker Diabetes Fat (ZDF)大鼠分糖尿病肥胖组(fa/fa)10只,对照鼠(fa/+)5只,雄性,7周大小。根据其自发性糖尿病特点将肥胖ZDF大鼠(即实验鼠)分2月大小前为正常期,2月到3月为过度期,3月以后为糖尿病期,分别于2、3、4、5、6月测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Click-ABR)、短纯音诱发
目的 分析研究广西地区壮族人群135例非综合征性聋常见致聋基因的突变特点,为防聋治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广西地区壮族人群135例以及汉族人群44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基因组DNA的4个常见致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比较壮、汉族人群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率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