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升长江经济带水利保障能力--在“2014·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上的主题报告

来源 :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要求,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着力解决与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关系最密切的防洪减灾、河道综合治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流域综合管理等突出问题,完善流域水利保障体系,努力打造长江水利升级版,提升水利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与保障作用,提高水利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长江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而给出加强长江保护与发展的相关建议:积极推进流域综合管理机制建设;完善流域政策法规体系;推动流域综合规划部门协调机制,增强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强化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加强对水建设项目取水,排污及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行政审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投入机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基础工作,促进水资源保护管理现代化;对目前污染严重地区和重要水
在国家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形势下,必须从历史的高度、国家的高度重新认识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为继续推进长江流域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专家建议:继续推进流域综合管理;大力推进水管理和流域综合管理的立法进程;高度关注后三峡时代三峡工程的长远效益;从政府、工程建设、人民群众多个层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从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看,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长江流域的湖泊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新挑战、新问题,包括全球变暖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三峡工程运行及上游水库兴建所带来的水文情势、江湖关系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所引发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在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站在全流域和整个生态系统角度,综合思考长江流域湖泊开发与保护地战略,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从体制机制、法制管理、规划评估、技
文章就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探讨,指出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必须推进流域管理;长江流域应紧紧抓住新一轮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应加强湿地保护,大力倡导湿地文化。为继续推进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专家建议:深化流域综合管理;加强立法研究;优化三峡工程运行调度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在全流域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提出,唯有重视水安全与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找到出路、才能激发活力。
保证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必须对长江淡水资源的支撑能力有清醒认识,必须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承载量有清醒认识,必须要有全流域综合管理的思路。她建议要强化流域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理顺长江流域监督管理机制,使权责相符;各相关部门求同存异,加快长江流域立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开展长江流域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调查评估,加强沿河生态等水生态系统保护。强化流域综合管理中的水生态保护措施,借鉴国外大河流域综合管理经验,建立国家层面的综合协调机构,同时统筹编制长江水生态保护专项规划,从监测、科研等方面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做好新时期长江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节水控需、人水和谐,加快转变用水方式,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推动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水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二是坚持尊重自然、协调发展,以水定需、因水制宜、量水而行,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切实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江湖两利,统筹山水林田湖各生态要素,科学处
文章就“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与保障”课题组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围绕加大水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投入机制、加强水环境安全监测监控工作,促进水环境管理现代化、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等主题建言献策。
长江经济带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衰退的问题,以及湿地面临的污染、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等威胁,都要比全国其他区域严重。因此,必须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相关部门和省份的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兼顾流域内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为此建议:实行湿地总量管理,落实好湿地保护红线;实行湿地分级管理,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协同保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