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垣医案中情志相关脉象研究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中医脉象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fgh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孙文垣医案》中明确记载情志对疾病影响并有脉象描述的42例医案进行频次分析,明确了情志分布,并对怒、忧思、急躁、志愿高而不遂其欲、悲哀、心中惶惶和惊的情志变化对脉象影响进行了探究。
其他文献
中医脉诊客观标准的缺失,成为了制约中医脉诊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金氏脉学的建立为脉学引入了大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为脉学的客观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脉象客观描述的角度,分析了金氏脉学在脉象客观化研究方面做出的努力与成绩,提出了脉元的概念及脉象的脉元空间表示法,最后提出了脉象客观化研究面临的一些问题。
寸口脉的结节状管体,有不同的静止形态和动态变化规律。结节状管体,分为单结节型和多结节型。多结节型分为间隔型、连续型。单结节型主要分为,膨、条、粒、泡四型。在外力作用下,结节状管体局部,出现波动,凹凸,粗细,连断,分裂,软硬等变化,变化具有规律性。不同结节状管体,及其指感变化,可以指导诊断和治疗。
客观地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是临床疗效评价的核心,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脉象能够获取人体诸多的信息,客观的体现和评价人体包括心理状态在内的生理病理变化,以脉象为契入点构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将是未来中医彰显特色,融入国际主流医学的必然趋势。
该文从考察脑部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角度出发,以脉搏A段触觉特征为具体切入点,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就失眠症的脉学变化作初步的探讨。
本文通过学习研究《周易》、《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代文献和现代脉学,用易理、医理深刻阐述了中医脉诊的起源和发展,并揭示了现代脉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脉诊是中华医学的瑰宝,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医脉诊博大精深,功丰绩伟,但也使得相当数量的中医业者求精难得,不易掌握得准,甚者不能用脉诊,致使中医诊病治病效果大打折扣,面对此情,笔者探索出以切诊十二个特显经穴(区),直击查诊十二经络及所属脏腑,医患互动,简单容易,能直接快捷,基本上比较准确地查知整体十二经络及所属脏腑之状态,哪经有问题,哪脏哪腑有病症,源于何脏何腑,据而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屡收针到病治之功,医者和患众都受益匪浅。觉其易行有效,
总结古代文献、现代文献中关于中医“鼾”及“鼾症”病因、病机的相关记载。根据临床验案1则,指出应重视"气血”在鼾症辨证论治中的作用,而脉诊则是提取“气血”异常信息的重要诊察方法,应将脉诊作为治疗鼾症的切入点,重视脉诊在鼾症治疗中的作用。
脉诊之阴阳有部位、属性、辨证阴阳之分,其中辨证之阴阳为脉诊阴阳的核心。同一脉象可代表不同阴阳属性的辨证意义;因此临床习脉,应跳出脉书,结合临床,以个人体质为基础,以某一辨证理论为工具,结合气候,时间、地域、情志等因素。如此方能“察色诊脉,明辨阴阳”。
简要介绍阿维森纳《医典》中有关脉象的章节内容,从脉学原理,主要脉象,及影响脉象的因素等方面,展现西方脉学的特点,以期能够启示脉学研究者,在脉学研究领域有更多突破。
中医五神学说是古人对人类精神、生理活动及心理活动的认识,包括神、魂、魄、意、志。五神不仅可作为病机来诠释疾病的演变规律,其要素神、魂、魄、意,志经组合后还能够突出人的个性特征,而脉象为反映个性特征的渠道之一,由此可获得中医五神学说指导下的个性脉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