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哮喘及特应性皮炎相关性分析

来源 :2012年全国咽喉器官疾病暨小儿耳鼻咽喉专题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y198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获取我国北方不同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病率的同时,分析AR患病与哮喘(Bronchial asthma,BA)和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间的相关性及相互影响,为防治AR等变应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通过随机整群和多级抽样,抽取河北省沧州市农村、渤海湾黄骅市沿海渔村、承德市雾灵山区、天津市区内的通常生活人群,共计1524人,采用面对面直接入户调查(直接面访)并结合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方法(包括:问询病史、查体、sIgE检测等),获得AR、BA及AD患病与年龄、职业、特应性体质、烟酒嗜好及生活方式等指标,通过相关性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三者间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确诊我国北方地区AR,BA,AD患病率分别为9.1%,5.4%,6.0%。2.在AR患者中BA, AD患病率分别为30.9%,29.5%,在无AR人群中BA, AD患病率分别为2.9%,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92.97,148.40, P值均<0.01)。而BA和AD患者的AR患病率分别为51.8%和44.6%;无BA和AD人群中AR患病率分别为6.7%和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 AR与BA, AD、年龄、职业、特应性体质等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有BA者患AR的危险是无BA者的8.619倍;有AD者患AR的危险是无AD者的1.817倍。在工作因素中,务工者患AR的危险比务农者大2.320倍。生活居住地变迁为保护因素,变迁者患AR仅为无变迁者的0.353倍。结论:AR,BA及AD患病存在相关性,BA与AR的关联强度大于AD与AR的关联强度。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来源于下鼻甲的肿瘤特点,提高对下鼻甲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的32例下鼻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25~76岁,平均45.6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病变全部起源于下鼻甲,对病变范围广泛,无法判断来源的肿瘤予以排除.结果:32例下鼻甲肿瘤,22例为良性肿瘤,10例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血
目的:探讨库欣病诊断及内镜经蝶手术治疗的方法与进展。方法:根据患者典型的症状、体征结合内分泌检查所示血皮质醇节律消失,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血ACTH测定增高等首先诊断为库欣综合征。进一步根据低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阴性,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以及肾上腺、胸部增强CT、腹部超声等排除肾上腺肿瘤及异位产生ACTH的病变之后,诊断为库欣病。经MRI及CT扫描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在鞍区,垂体区域发现腺瘤。
目的:处理鼻咽血管纤维瘤(JNA)术后的残余.方法:本科1981至2011年共收治JNA患者62例,其中大型JNA 32例,按Fisch分型山型20例,Ⅳ型12例.62例中50例行DSA瘤体血管栓塞.6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二次手术10例).各种原因所致肿瘤残余13例,分别以手术,放疗,硬化剂注射,电凝、等离子等治疗.结果:13例残余的JNA,再次手术切净6例,4例侵入颅内,血管似蚯蚓团3例,行三
鼻腔混合瘤偶见于鼻腔,好发于腮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50岁多见,男女无明显差异,病理上又称多形性腺瘤,一种局限而又不同厚度包裹的良性肿瘤,可发生恶变,为临界瘤。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本患者发生于鼻腔,是我科多年来首例收治的病例。本例在鼻内镜下切除肿物,也达到了根治目的,而且视野清楚,创伤小,恢复快。熟练的解剖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根本保证。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黏膜乳头状瘤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发生。方法:我科2006年至今共诊治鼻腔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3例,2例原发,另1例6年前因鼻腔肿物于外院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内翻性乳头状瘤,2个月前该因肿物复发来我院手术,术后病理为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复检第一次手术后病理切片,其病理特点符合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考虑首次术后病理将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误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结
目的:通过回顾近年来鼻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探讨鼻骨整复的有利时机。方法:总结已治疗的536例患者的术后情况,从时间、外观、患者满意度、复位手感等方面作为治疗满意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536例患者中381例经X线鼻骨复查,291例复位良好,76例复位改善,14例复位不理想。其他115例因外观恢复满意未作X线检查。结论:鼻骨整复时机以早期半小时内或中后期5~10d时综合效果较好。
目的: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P)中HPV感染与FHIT基因的表达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SNIP复发及恶变的发病机制。方法:5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P组)、20例鼻腔鼻窦鳞癌(鳞癌组)以及20例正常鼻腔黏膜(正常组),应用PCR技术检测其HPV16,18两个型别HPV的感染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了解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分期、是否复发进行分析。结果:HPV在SNIP组
目的:研究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诊治的46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的10例患者:①病理分级Ⅰ级,分期C;②无颈淋巴转移,无脑膜侵犯;③内镜手术中获得阳性切缘;④术后原发灶及颈部根治性放疗;⑤随访2年以上.结果:10例患者2年生存率70.0%,其中2例全身转移后死亡,1例失访.结论:对于合适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例,可以选择内镜手术,以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修复爆裂性眼眶内侧壁骨折后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10年8月在鼻内镜下以自体鼻中隔软骨修复爆裂性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28例。患者主要症状为:眶面部淤血、肿胀、球结膜下出血、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突出、视力下降、复视及鼻出血、头痛、头晕等。手术方法为:常规Meeserkinger入路切除钩突、筛泡,清除筛窦内血凝块及骨折碎片,咬除骨
目的:观察左侧迷路切除术后大鼠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i,MvN)内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GABAA receptor)γ2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的方法,将大鼠分为术后1天组、3天组、7天组和假手术组,观察术后1、3、7天组前庭内侧核区GABAA受体γ2亚型表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