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来源 :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guo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目前中国推广面积最大、高产、广适应性等优良性状的栽培大豆品种中黄13为父本,以抗病新品系中品03-5373为母本杂交衍生的254个重组自交家系群体为材料,构建了由508个分子标记(313个SNP,24个InDel,167个SSR和4个EST-SSR)组成的遗传图谱。图谱总长度为2635.63cM,覆盖大豆基因组长度约为0.88GB,约占大豆基因组总长度的80%。利用IciMapping V3.1软件的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ICIM)对3点6个环境的大豆株高和百粒重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株高相关QTL11个,单个QTL可以解释2.02%~47.60%的表型变异,其中环境间稳定的主效QTL2个,与环境互作的株高QTL4个;百粒重相关QTL18个,单个QTL可以解释2.13%~14.35%的表型变异,其中环境间稳定的主效QTL5个,与环境互作的百粒重QTL7个。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14号生理小种的QTL 3个,分别位于D2、F、G三个连锁群上,可解释的遗传变异的范围是7.1%~14.2%。其中,D2和G连锁群上的位点均兼有4号和1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与己发表的研究比较,这些主效QTL皆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被检测到,可用于下一步的QTL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其他文献
胞囊线虫病是危害世界大豆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我国大豆两大主产区的东北和黄淮海发生较普遍,一般造成大豆减产5%~10%,严重可达30%以上,甚至造成大豆绝收,培育抗病品种是有效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方法之一。河北省生产上缺乏抗病品种,邯豆10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鲁豆11为母本,邯豆3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抗胞囊线虫病(黄淮流域流行1号生理小种)、抗花
大豆新品种  汾豆62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人工有性杂交,通过系统选育而成。1997年配制杂交组合:(晋豆19号×科新3号)F1×晋豆23,1998~2001年为选种圃,2002~2003年参加品鉴、品比高级试验。2008年自定名汾豆62, 2009年起进行种子扩繁。2010年参加山西省晋西山区早地小面积多点试验,在吕梁和临汾山区早地进行试验,6点次平均产量2740.5kg/hm2,
吉育40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1年以公交94198-1为母本、美国品种CK-P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单粒传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原代号为公交2001-332-5,其主要特点是高油(23.88%)、高产。该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为推广品种,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12008。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2500.3kg/hm2,较对照品种九农21增产
以2000~2004年5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的品系为材料,取每年区试参试品系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汇总平均值,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主成份分析。结果可以判定,当一个大豆新品系的单株粒数较多,单株粒重较大,株高在一定范围内较低,有效分枝数较多,百粒重较大的时候,产量比较高。而其他因子如生育期、株英数、英粒数等相对贡献率不是很大。
脂肪含量是受品种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但是,大豆脂肪含量属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对环境条件反应敏感。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处生态环境条件不同,气候因素的差异也是引起大豆品种脂肪含量变化的重要外因。吉林省不但具备了选育高油大豆品种的地域条件,而且具有丰富的优良资源。利用高油材料与高产品种,采用杂交、回交等方式,通过系统选育,筛选出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或品系。2005年之前,吉林省育成大豆品种27
本研究以“晋大73×RR1”杂交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杂交亲本及后代的生物学性状、品质性状和抗性基因进行分析,利用DPS、Quantity One等软件,全面研究了杂交后代抗草甘膦大豆的产量、品质和抗性的遗传特性,为高产优质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大豆蚜虫是世界范围的农业害虫。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鉴定S5和S16资源的抗蚜虫类型和两个材料中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非选择性试验、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S5对蚜虫表现排趋性抗性,S16表现强抗生性。在S5与“东农47”杂交组合243株F2代单株中,有178株表现为抗蚜,65株表现为感蚜,F2:3家系验证F2代的表型,S5中抗蚜虫为一个显性单基因控制。在S16与“东农47”杂交组合240株F2代单株中,有1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严重降低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胞囊线虫因其具休眠体存活时间长、传播途径多,导致该病害极难防治。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已经在世界大豆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性杂交,分别在大豆胞囊线虫田间病圃和温室接种进行抗线虫鉴定,结合常规育种定向选择,选育出庆农05-1071、07-1115、07-1133、07-1594等多个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新
大豆是中度耐盐作物,盐胁迫可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使其品质降低、减产甚至绝收。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拥有丰富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资源。发掘和利用野生大豆中耐盐相关基因,对于培育耐盐大豆品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耐盐性筛选获得了耐盐性强的野生大豆资源ZYD36-87,利用ZYD36-87和盐敏感品种Peking配制杂交组合,2011年收获1500个F2单株,随机选择220个F2:3家系在网室进行耐盐鉴定,其
杂交大豆生产中F1代的育性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性状。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大豆杂种F1代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育性稳定性以及杂种父母本对杂交大豆F1代育性的影响。试验以1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60个恢复系为父本配制125个杂交组合,在公主岭、敦化、佳木斯和绥化4个地点对其杂种F1代的育性进行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