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4和JT-1G加氢催化剂预硫化工艺创新与探讨

来源 :第1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chou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西安石化分公司催化干气制氢装置加氢催化剂JT-4、JT-1G预硫化过程中,创新地采用了转化炉空管氨裂解制氢工艺和用未脱硫催化干气补充硫化工艺,结合两种工艺创新的工业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对类似装置开工可起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了磷钼杂多酸在膨润土的吸附情况,获知固载的最佳浓度为1%,并据此进行了膨润土固磷钼载杂多酸催化合成醋酸丁酯的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环己烷作带水剂,采用醇酸的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用量的3%时,酯产率可达82.81%,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产率仍有78.77%,与浓硫酸催化剂相比,酯化产率明显提高。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r/MgO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甲醇TPD表征,并考察了Cr/MgO催化剂乙腈和甲醇选择性合成丙烯腈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r/MgO催化剂上CH3OH解离温度的降低,有利于乙腈和甲醇选择性合成丙烯腈的反应活性。Cr/MgO催化剂经H2还原预处理后虽然有利于甲醇吸附,但CH3OH脱附过程分解成H2的温度提高,从而反应活性下降。
叙述了Fxc-101型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组成和性能,总结了催化剂的使用情况。使用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使用过程中未发现结蜡现象,其水份含量低,有效成分高,活性好。
介绍了低水汽比B113-2催化剂在目前国内仅有的5家高变轴径向炉合成氨厂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B113-2高变催化剂能够较好地满足轴径向高变炉的使用要求,具有较好的低温活性,还原前后催化剂的机械强度较好;易还原,硫含量低,适用于低水碳比操作,堆密度较低,活性好,极适合于轴径向炉型。
介绍了以Fe、Ti等五组份金属氧化物制备的脱硫催化剂,该催化剂具备对H2S进行选择性的催化氧化,直接生成单质硫的性能,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在170 L装量的工业侧线考核实验中,催化剂对H2S的活性保持在99%以上,对生成单质硫的选择性保持在99%以上。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Pt-Pd/Al2O3催化剂,并考察其对甲醇和甲醛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由于Pt、Pd的协同作用,Pt-Pd双组分催化剂对甲醇和甲醛有很高的氧化活性,反应温度在150~250℃下,转化率可达99%以上。此外,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利用沉淀法制备了一种用于逆变换反应的催化剂NBH。通过高压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NBH进行活性评价,考察了温度、压力、体积空速、汽气比、反应时间、升温时间、起始温度等对二氧化碳转化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反应时间与选择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逆变换反应在自制催化剂NBH的作用下能够顺利进行。在一定条件下,CO2转化率最高达72%,选择性达到99.9%。
为了验证Amomax-10型氨合成催化剂的稳定性,南方化学辽河催化剂有限公司在实验室压力为15MPa、温度425℃条件下,对其进行了2000 h的寿命试验。在压力10MPa和20 MPa下,进行了4周寿命试验及温度500℃、525℃、550℃、再次550℃的耐热试验,并进行了不同压力、不同温度和不同空速的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稳定的高活性及很好的耐热稳定性。
LC210联醇催化剂具有操作温度范围宽、活性和热稳定性佳、所产粗醇中甲醇含量高和使用过程中不结蜡等特点。介绍了温度、压力、空速及入口气中CO含量等工艺条件对LC210型联醇催化剂时空收率和转化率的影响。工业应用结果表明,LC210联醇催化剂出水温度低,催化剂易还原,CO转化率达90%以上。
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柴油产品质量与国家新标准尚存在差距,目前120 kt加氢裂化即将投产,但加氢精制能力相对较弱。根据该厂目前实际生产情况,将260 kt·a-1加氢裂化装置改造为选择加氢精制、改质及临氢降凝的工艺路线,这样既能解决以上问题,又可以更经济、更灵活地生产清洁柴油,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