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沙尘天气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971~2005年辽宁60站沙尘天气资料为基础,从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分布特点等方面对浮尘、扬沙、沙尘暴、沙尘天气综合影响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辽宁的气候、空间特点从沙源、大风、不稳定层结等三方面分析了辽宁沙尘天气的形成以及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简要介绍了辽宁防沙的措施、效果以及辽宁省气象台沙尘暴短期预报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对2003年10月10日~12日发生在我国东部的一场大范围暴雨、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运用天气学原理,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数值预报产品对环流形势,各个系统的演变、相互作用和配置,物理量场的特征,从动力条件、水汽条件、能量条件和云图演变特征等多方面分析了暴雨出现的原因及特点.分析结果发现,本次暴雨的产生除了与特别好的动力、水汽、能量条件有关,还与向东北方向扩展的西南季风云系有关,与季风云团的
本文通过0320号台风"尼伯特"与9025号台风的对比分析,指出这两个相似台风后期路径右折,主要是由于500Hpa短波槽导致副高断裂,使台风的引导气流发生变化引起的;台风"尼伯特"最大降水区出现在台风中心附近(海南岛西南部地区),850Hpa东风急流的建立,使海南岛东半部地区降水增幅;9025号台风属于"干台风",台风中心附近降水不明显,但由于有较强冷空气配合,激发海南岛北部、东部地区降水偏大;台
本文对湖北省2002年11月13~15日发生的一次秋季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从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动力条件等物理量特征对其予以剖析,找出了该次过程与夏季暴雨过程的异同点.
本文更正了普利高津"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系统远离平衡时可出现有序的耗散结构,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系统的熵减小"的错误,得出在任何远离平衡的定态下的最小熵产生的原理,将其用在气象上,导出台风移动公式,大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熵产生,用△S/△Z,△S/△X,△V/△Z,△V/△X四个量表示出熵距离平衡态的量,由它们的代数和描述系统的运动(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可作较长的天气预报,在暴雨的雨量分布、冰雹预报中指出
本文通过对开封地区90年以来出现的强对流天气的天气特征及天气形势分析,结果表明:容易被人们忽视且所造成的破坏性最大的强对流天气形势是华北低槽型,给出了低槽型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几点意见,于大家探讨.
利用美国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MCEP/NCAR)提供的逐日再分析(Reanalysis)资料,对2005年10月1~2日秦岭山脉及其邻近地区连阴雨中的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500hPa环流形势是秋季暴雨产生必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不仅为雨区提供了大量热量、动量及水汽,而且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加大了低层的辐合和高层的辐散,使得暴雨区产生了持久的上升运动;螺旋度的强度变化对暴
本文将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代表性站点--临安大气本底观测站的地面臭氧的最近观测数据与历史资料相结合,尝试分析了地面臭氧的长期变化特征,此外,采用对流层臭氧的卫星数据产品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流层臭氧的长期趋势.地面臭氧数据来自最近的观测和1991年起在临安站开展的多项科研项目.分析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临安地区地面臭氧浓度存在着下降趋势,总体平均下降率接近每年0.4 ppbv,秋季的下降率约为每年0
利用紫外线辐射观测仪所采集的到达九江地面紫外辐射量数据,分析探讨九江紫外辐射强度的变化情况,并选取了对紫外辐射强度有影响的因子建立了适用性强,预报效果较好的紫外辐射强度等级预报方法.
为了制作青岛地区夏季的天气趋势预测,更好地为奥帆赛服务,本文采用北半球候平均500hPa高度场资料(1971年1月~2005年5月),用主成分回归方法,预报副高和东亚地区西风带500hPa形势场的逐候演变情况.然后根据预报的东亚地区8月份1~6候的500hPa形势场,从前期的历史资料中,找出与预报的各候形势场的最佳相似样本,并根据其地面气象要素值,制作青岛市8月份平均风速、降水量与气温的预报.
本文利用谐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基于1948~2004年美国月平均NCEP/NCAR(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讨论了亚澳季风(AAM)系统中越赤道季风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根据经向风的垂直切变,定义亚澳越赤道季风环流指数(IAAM),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