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方法学评价

来源 :第十六届中南地区输血学术交流暨国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it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洗涤红细胞,观察洗涤红细胞的质控指标,并对操作方法和制备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随机取20袋红细胞悬液(2U/袋),采用无菌接驳机技术,与含氯化钠注射液和红细胞保存液五联袋建立全封闭联袋洗涤系统,应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洗涤红细胞,洗涤前后留取样本检测洗涤红细胞质量.结果 红细胞回收率(86.59±4.05)%,白细胞清除率(92.53±3.31)%,蛋白清除率(98.5±0.3)%,细菌培养试验阴性,满足国标《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标准》的要求.结论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可制备洗涤红细胞,人为操作误差小,操作简单并标准化,所获洗涤红细胞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运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体会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7.6-2013.6运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2-80岁,平均54岁.按Cooney(1990)分型方法,均为手法失败或复位后不稳定的Ⅳb-d亚型.均采用掌侧切口进行手术,根据骨质缺损及骨质疏松程度选择植骨与否.
会议
目的 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感染创面合理用药及减少耐药菌产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6月-2014年4月创面感染患者创面标本检出的病原菌监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采用局部麻醉下后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前环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3月-2013年3月共2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均采用透视下局部麻醉下后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前环外固定架固定。
目的 探讨"闸门"技术控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小隐静脉血流减轻皮瓣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术中预留小隐静脉结扎线控制术后皮瓣血液回流及皮瓣肿胀。
会议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技术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7例四肢骨折采用微创内固定技术手术治疗,其中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P0)111例,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TEN)内固定技术76例。
目的:通过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方法:通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患者全部在3个月之后去拐活动,生活能够自理,没有发生伤口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通过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控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病变的十分重要的治疗
会议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采血工作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推进采血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方法:引进精细管理法,把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作风、态度贯彻到整个无偿献血采血操作和服务过程中。结果:引入精细化管理法,使无偿献血采血工作的服务得到高质量的延伸,献血者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精细化管理法的应用对无偿献血采血工作服务质量的提高、献血者满意度提高,均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精细化管理是一个贯穿全程的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血站后勤物资的科学化管理,是血站进行正常业务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血站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血站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血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血站的社会功能是向临床提供安全、充足、及时、有效的血液产品和一流的采供血服务。血站后勤物资管理对血站社会功能的发挥起着物质上的保证和支持作用。所以,在新形势下,血站后勤物资供应服务应在面向采血一线,并为采供血提供好服务管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
目的 本文阐述解决采供血机构日常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漏洞的对策,通过优化管理方法和引进质量控制设备系统,进而有效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方法 加强了法规的实施和执行力度,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条例和措施,并结合实验室设备监控系统的动态管理。结果 通过采供血机构软、硬件的提高,明显避免了差错的发生。结论 大大地提高了血站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了使用血液的安全,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受到了一致
目的 分析血液供应紧张的原因,尤其是由季节性缺血变为常态性缺血的原因。方法 本文从临床用血需求增长较快及献血人数增长缓慢的原因上分析了产生血液供应紧张的原因,并从无偿献血宣传范围和招募力度方面,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和健全血液管理机制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结果 很多层面的工作都可以导致血液供应紧张。无论是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还是医院工作人员,都应在自身工作中寻找缓解血液短缺的办法。结论 血液供应紧张是由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