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温肾疏肝升清四法对IBS大鼠内脏敏感性的研究

来源 :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易激综合征(im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又缺乏明显形态学和生化指标异常可以解释的症候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研究认为,内脏敏感性增高可解释IBS症状的病理生理机制,应激又可引起内脏感觉异常,与IBS的内脏高敏感性关系最为密切,但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脑-肠互动指向性条件应激IBS大鼠模型,评估IBS大鼠内脏敏感性的改变,并通过健脾温肾疏肝升清四法进行干预,观察其对IBS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干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及比较经后路钛网植骨三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长节段固定或短节段固定两种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9月严重胸腰段爆裂骨折资料共56例,其中短节段固定组30例,长节段固定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伤椎后凸角及高度丢失等.结果 短节段固定组手术平均时间157 (120-24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86 (700
会议
BACKGROUND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C-ADR)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for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会议
现代理论研究证明通心络是剂量依赖性斑块稳定剂,具有强大的微小血管的保护功能.它对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特别是糖尿病微血管的并发症、甲-期脑小血管病都有显著的疗效.本文试析通心络防治脑小血管病的原理.早期、长期地对微血管、AS血管双重保护,进一步降低“剩余风险”,把心脑血管事件控制在亚临床状态,把慢病管理事业赶在世界先进水平。
目的:观察冠心病高脂血症伴肝损害患者通心络治疗前后脂质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检测32例冠心病高脂血症伴肝损害患者通心络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通心络既有利于冠心病治疗,又有利脂代谢紊乱的调节,尤其适合同时伴肝损害患者.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防治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稳定型冠心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通心络组58例、消心痛组26例及丹参片组34例,分别给予通心络胶囊、消心痛和复方丹参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通心络组用药后不仅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改善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和左心功能,尤其对心电图改变比较明显,心电图总有效率优于消心痛组、丹参片组(P均<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冠心病具有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发生在结肠黏膜层的炎症性病变。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也可遍及全结肠。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研究发现UC发病与炎症介质生成异常关系密切。我们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治疗UC有效方药即泄浊解毒方。为更客观地验证其临床疗效,我们建立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发生在结肠黏膜层的炎症性病变。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也可遍及全结肠。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研究发现UC发病与炎症介质生成异常关系密切。我们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治疗UC有效方药即泄浊解毒方。为更客观地验证其临床疗效, 本研究建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结肠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或里急后重。病程长、病情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难愈,属于中医学之“肠游”“痢疾”“泄泻”等范畴。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脾肾两虚为发病之本,瘀血阻滞为致病之标,从温阳活血论治UC获益匪浅,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是临床极常见的病症,但目前临床诊治用药极其混乱,不规范用药广泛存在,临床疗效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对中医药治疗C-IBS的客观评价。故临床上急切需要某些明确的客观指标指导中医临床辨证及治疗。近年来研究表明,C-IBS与肠道的动力失常有关,肛门直肠压力的监测除了为判断肛门与腹肌矛盾收缩提供客观依据外,其肛门压力及直肠感觉阈值的改变也在便秘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影响。本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