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药理研究进展

来源 :第五次中西医结合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fH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参是最为常用的活血祛瘀药物之一,丹参饮、活络效灵丹等许多理血方剂都以丹参为主要组成药物,广泛应用于血瘀证的治疗.现代中药成分分析大致可将丹参分为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两大类:脂溶性成分有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丹参酸甲脂,次甲基丹参醌,紫丹参甲素,紫丹参酮甲素,紫丹参酮乙素,丹参新酮,丹参醇Ⅰ、丹参酮Ⅲ,降丹参酮Ⅰ、Ⅱ,丹参醌A、B、C;水溶性成分为丹参素,丹参酸甲、乙、丙,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以丹参为主要组成药物的方剂及丹参制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疗效确切。本文研究丹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糖尿病患者血液粘度增高,红细胞内N、C浓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丹参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性的作用。本实验在STZ诱导并以高糖灌胃加重病变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上观察红细胞内及血清N、K、C浓度以及血液粘度的变化,并同时观察丹参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从红细胞内外离子变化的角度探讨丹参注射液改善糖尿病高粘血症的可能作用环节。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有效地抑制血管弹性回缩和负性重塑,明显降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但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高达20%以上.支架血栓形成等冠状动脉事件是PCI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活化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高表达在支架血栓形成及支架内再狭窄中发挥重要作用,抗血小板治疗和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抑制支架血栓形成。2003年4月~2006年7月我院将复方丹参滴丸及
金元医家的创新,活跃了当时的医学空气,改变了“泥古不化”的局面,丰富了医学理论。他们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医学发展改革的新思想,新局面,传承至今为后世之所用。
血瘀证目征是1988年李国贤教授依据传统的中医理论望目诊法在国际会议上最先提出的一种诊断血瘀证的新方法,其操作简便,临床实用性强,与国内公认的血瘀证诊断标准进行对照,发现其对血瘀证及轻重程度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对血瘀证诊断符合率与青紫舌一致,可作为临床诊断血瘀证及其轻重的标准。本文研究内容:1、目征介绍,2、目征现代病理生理,3、血瘀证目征具体内容及完善,4、血瘀证目征诊断仪。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分为功能性窦缓及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窦缓,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窦缓最常见的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老年人常由于窦房结功能退行性改变、冠脉病变、全身基础病变、用药影响等,窦缓发病率明显增高。对于严重的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窦缓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部分病人只有依赖于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来维持生命.但由于人工心脏起搏器费
《三消论》作者刘守真,是祖国医学史中唯一的一部治疗消渴病的专著.《三消论》一书已佚,后世医家张子和收录于《儒门事亲》一书之中,致使《三消论》一书得以广泛流传.重温《三消论》,结合当前消渴病证治,显得十分珍贵。本文进一步阐明消渴病病因,阐明消渴病病机及证治和对《三消论》方药的探析。
小柴胡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中伤寒六经分证的少阳经病证主方.少阳经居半表半里之间,是太阳、阳明与三阴病邪出入的枢纽,故古人称少阳为阳枢之邪.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枢机的总方,主治半表半里之证。本文介绍,1小柴胡汤适应证的脉象,2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的运用,3小柴胡汤临床运用,4小柴胡汤的禁忌证。
CHF是一组复杂的临床证候群,可见于各类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本文旨在通过进一步临床观察,研究笔者多年使用经验方--强心合剂对CHF的疗效及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椎动脉失稳型颈椎病(C1~C2)(Verti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一种常见疾病,常因为体位性改变导致椎动脉扭曲或者痉挛造成的椎基底缺血而引起的一过性头晕、头痛、耳鸣等主要症状,目前临床上对C1~C2失稳型颈椎病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现采用万氏改良手法旋转复位并加推拿手法治疗,并对VBI患者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为了比较VBI患者在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T
本研究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头部颅内和颅外血管功能障碍引起血管神经性功能失调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因病程缠绵,时发时止,发作时一侧或双侧头部剧烈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或痛处固定,每次发作时症状相类似,属中医偏头痛或头风的范畴.笔者以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法组方的芎归辛蚣煎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头部血管舒缩功能(经颅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