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针法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来源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u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性痴呆(VD)是伴随着脑血管病的发生出现的一种记忆、认知和行为等出现障碍的综合症。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直接导致患者的生活能力下降,甚至不能自理,为家庭和社会来带沉重的负担。本文主要介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景献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出VD的根本病机在于三焦气化失司,并据此创立了旨在调理三焦的"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简称三焦针法),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尤其是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逆灸命门穴对力竭游泳大鼠外周应激激素皮质酮(Cort)及肌细胞(骨骼肌、心肌)Na+-K+-ATPase活性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逆灸命门组、力竭对照组、逆灸命门+力竭组,分别干预20 天后进行力竭游泳,观察力竭时间的差别,并采用生化法检测肾上腺、血清Cort的含量及骨骼肌、心肌细胞Na+-K+-ATPase的活性。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逆灸命门
目的:探讨电针加雌激素治疗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量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雌性未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电针组、电针加雌激素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治疗3个疗程,检测大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血清中IGF-1、IGF-2变化。结果:骨质疏松大鼠BMD、BMC明显降低,IGF-1显著降低,与正常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伴发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脑卒中的常规康复治疗,并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用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困难程度评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吞咽困难量表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
本文主要介绍为寻求控制帕金森病的针灸治疗方法,我们使用头针加电针,再辨证施治配合体针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
术后面神经损伤属十中医“面瘫”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机体正气不足,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而此病案则是由于手术直接损伤,外邪侵袭面部而起,延治四个月致气虚血癖尤甚,经筋失养严重,筋肉纵缓不收。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张虹教授治疗用疏风通络,活血化癖,补益气血,调理经筋。本文主要就针刺综合疗法治疗术后面神经损伤得病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目的:探讨颈椎病平衡针反应点规律。方法:连续病例抽样法。连续抽取385例颈椎病患者,对其颈痛穴进行视、触等形式的物理检查,采取自我描述与客观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症状、体征以及疼痛视觉量表(VAS)观察评分等多项指标检查。结论:颈椎病患者颈痛穴阳性反应率为80%,阳性表现形式以压痛为主,颈痛穴阳性率高于周围邻近区域。
目的:观察人体生理病理不同状态下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25例甲亢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穴和对照点的增减双程伏安曲线,比较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及患者治疗前后伏安曲线特性的差异。结果:同位素治疗前甲亢患者双侧太渊穴增、减程伏安面积均小于健康志愿者,其中减程达统计学显著水平(P=0.003、P=0.019)。同位素治疗后甲亢患者除右太渊穴减程伏安面积基本无变化
本文主要将肖老针灸学思想归纳整理,以资同行。其中包括肖继芳教授对针法、灸法、针药结合和取穴规律的经验。  
本文主要浅谈腹针结合脐疗的应用体会,鉴于其良好的临床效果,得出腹针结合脐疗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运用的结论。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以黑质部位为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以及残存神经元内路易氏包涵体的形成。主要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世界帕 金森病病人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治疗方面西医多采用左旋多巴等药物,虽然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