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需要理论分析--基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首届研究生教育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极权主义社会,既得利益者操纵了人们的“需要”,使人们的“真实需要”被逐渐掩盖,“虚假需要”被无限夸大.“技术合理化”是新型极权主义社会形成的主要依靠手段,单向度的社会是虚假需要的存在基础,生活于这种社会状态下的人则是“虚假需要”的载体.虚假需要的存在及其拓展无疑是人性本质的泯灭,要打破这种发展趋势,必须确定真实需求和非本质需求的判定标准,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矫正人和技术的位置,以期实现人性的复归.
其他文献
岩石受载破坏过程中产生声发射、电磁辐射信号,两者都与岩石内部破坏相关,属于同源信号.为了研究两种信号的相关关系,本文搭建了岩石受载破坏声电测试系统,进行了石灰岩试样单轴压缩声电测试实验,并对试样受载破坏全过程中的声发射、电磁辐射信号的振铃计数、能量、频谱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石灰岩试样受载破坏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声发射、电磁辐射信号,电磁辐射是阵发性的,往往伴随着高强度的声发射信号产生,两者在
以承德某砖木结构单层古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FDS软件对其进行数学建模及火灾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其火灾过程中热释放速率、火场温度、能见度和CO浓度变化规律.古建筑火灾过程中氧气供应不足为主要限制因素,火场热释放速率先升高再降低,之后再上升;火场内能见度低,CO浓度高,严重影响人员疏散与火灾扑救.火灾过程中古建筑屋顶与屋檐处积聚大量热量与烟气,易烧毁.
为研究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情况,改善目前安全工程研究生教育现状,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当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对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结果表明:在目前的安全工程研究生教育中,课程体系设置(权重0.6105)不合理、导师制度(权重0.1017)固化单一、培养方式(权重0.1439)不灵活,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建议坚持以“课程体系设置”改善为主,其他因素
本文基于错层位巷道布置,对内错式和外错式巷道布置这两种典型布置方式进行研究,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这两种巷道布置方式各自的特征以及对应各自巷道布置方式下接续面巷道位置的选取.并结合某矿工程背景对这两种巷道布置方式进行评价,并选取适合该工程背景的最优的巷道布置方式.
以成都天府新区汉州路北段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依托,针对管廊基坑边坡设计中4个可变因素(边坡坡率、平台高度、加固强度、平台宽度)分别选取了4个水平组成正交试验方案,通过Flac3D软件计算了不同工况的安全系数,并运用方差分析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管廊基坑边坡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影响,边坡坡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加固强度与平台宽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显著,平台高度对边坡稳定性的
针对煤层群开采瓦斯易突出问题,以贺西煤矿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手段计算了3、4号煤层开采后覆岩“两带”高度,通过建立3DEC数值模型,分析了3、4号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过程及裂隙演化规律,验证了理论计算“两带”高度,确定了“O”形圈分布范围,提出了钻孔最佳布置位置,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为了研究酸化后煤样的孔隙变化特性,本文借助PoreMasterGT33型压汞仪,以原煤煤样,浸水煤样和酸化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各组压汞实验数据和压汞曲线,分析酸化后煤样孔隙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酸化之后煤样的孔容和比表面积明显增加且以微孔占据的比表面积增加最为明显.从进退汞曲线可以看出酸化之后开放性孔的比例明显增加.由此可以推测酸化之后在溶蚀了煤体中的碳酸盐矿物,产生了更多的开放性的微孔.
分析论述了各煤粒瓦斯扩散模型成果,根据煤粒瓦斯扩散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将几种常见的扩散模型分为两大类:幂函数类和指数函数类.本文进行了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瓦斯解吸扩散试验,一方面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对煤粒瓦斯解吸扩散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常见扩散模型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变质程度煤样条件下的适用情况.同时,探讨了瓦斯扩散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以期得到更优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动扩散系数新模型和新解吸式的拟
基于LS-DYNA软件模拟爆炸冲击波在井下巷道传播规律的分析,由于壁面的反射作用,冲击波沿着巷道壁面传播,在不影响通风的情况下,提出在巷道侧壁设置栏栅型结构,使得冲击波入射该结构进行衰减,从而减小巷道中冲击波传播的超压,对于消减巷道中的冲击波有一定参考作用.
膏体充填的关键是寻求符合充填强度、流动性以及管道输送阻力损失要求且尽可能少使用水泥等胶凝材料的料浆配比范围.本文将对矿山充填强度常用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确保井下安全回采的同时,避免充填强度设计过剩,然后通过单轴压缩试验确定不同配比条件下膏体试块的强度,确定满足强度要求的膏体料浆浓度和灰砂比范围;使用流变仪测得料浆流变参数,进而建立流变模型,拟合出屈服应力σ0和黏度η,确保膏体料浆符合流动性要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