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来源 :第九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iu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estrogen-related receptor,ERR)与雌激素受体(ER)序列相似,属于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NR),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及机体稳态的维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转录组筛选得到三疣梭子蟹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PtERR)的基因片段,并依据此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得到PtERR基因的cDNA全长(GenBank accession no.KM189915).序列分析表明,PtERR基因cDNA全长2681 bp,其中包括5非编码区630bp,3非编码区764bp,开放阅读框长1287bp,共编码428个氨基酸,该序列在结构上含有DNA结合位点,配体结合位点,共活化因子识别位点,多肽结合位点等多个NR特征结构.经BLASTn和BLASTx分析表明,PtER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拟穴青蟹ER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PtER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拟穴青蟹ERR聚为一支.PtERR基因cDNA全长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的激素调控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HMGR)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原核生物中,在类异戊二烯类物质的生物合成中起关键作用。在甲壳动物中HMGR催化合成甲羟戊酸,这是保幼激素类似物甲基法尼酯(MF)的前体物,HMGR被认为是MF前期合成的一个限速酶。
蜕皮抑制激素(MIH)是甲壳类高血糖激素(CHH)家族的一员。长期以来,对于MIH的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于甲壳类蜕皮过程的抑制作用。然而,通过对对虾中所有已报道的CHH家族多肽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MIH和另一个CHH家族成员卵黄生成抑制激素(VIH)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会议
保幼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倍半萜烯类昆虫激素,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它的保幼激素结合蛋白(JHBP)是存在于血淋巴和细胞内的一类载体蛋白,分别在保幼激素的保护、运输和受体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甲壳动物雌性个体的性腺(卵巢)成熟过程包括了卵子发生和卵黄生成两个步骤。多肽激素卵黄生成抑制激素(VIH)通过抑制卵黄蛋白原(VTG)来调控甲壳动物卵巢的成熟,是目前已知甲壳动物繁殖最有效的抑制因子。
会议
蜕壳是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生物学过程,而目前尚未开展与此过程相关的基因表达组研究。本研究采用RNA-Seq技术对中华绒螯蟹蜕壳周期内的4个不同发育时序(蜕壳后2天、10天、20天和30天)的肝胰腺转录组进行了分析。
维甲类X受体(RXR)和蜕皮激素受体(Ec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是一种重要的调控因子,对甲壳动物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核受体在结构上可分为6个区,从氨基端到羧基端依次为A-F区,它们组成4个独立的功能结构域。氨基端的A/B区为转录激活结构域,该结构域保守性较低;C区为高度保守的DNA结合结构域(DBD);D区为可变的铰链区;羧基端E/F区含有配体结合区域(LBD),介导配体结
在室内的实验水槽条件下,观察和分析了中华绒螯蟹Ⅰ龄幼蟹两个蜕壳周期内(90天的个体蜕壳与生长.通过蜕壳后的每日生长测定,发现幼蟹蜕壳后前10天体重增长幅度较大,然后维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直到下一次蜕壳.蜕壳后的日肥满度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即刚完成蜕壳的河蟹肥满度最低,然后逐渐上升,到10日后趋于平稳.幼蟹肥满度与蜕壳间期无显著相关性,即未发现营养积累程度与下次蜕壳间的紧密关系.实验幼蟹的初始体
几丁质酶在甲壳动物中参与多个生物学进程,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总长为3694bp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几丁质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tCht基因.该基因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200bp和455bp,开放阅读框为3039bp,推测编码101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13.4kD,理论等电点为6.289.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是细胞能量调节的关键传感器,能够激活产生ATP的代谢途径并抑制消耗ATP的代谢途径.本研究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AMPK进行了基因克隆和组织表达水平的分析.得到AMPK α亚基的部分cDNA序列t934bp,β和γ的全部cDNA序列分别为1462bp和2328bp.
对中华绒螯蟹中肠和后肠肠壁进行分层铺片,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观察AchE和NOS阳性神经元在中华绒螯蟹中肠和后肠的形态和分布的差异,常规H.E染色对各层铺片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对中华绒螯蟹中肠和后肠Ach、NO含量以及Na+,K+-ATP酶活性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