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职权内部配置的几个问题与建议

来源 :中国法学会,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检察工作只有实现科学发展,才能满足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才能充分发挥保障和推动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而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离不开检察职权在检察系统内部的科学配置,只有确保和实现内部职权配置的科学化,才能整体提高检察工作效率,全面增进检察工作质量,进而更好地促进检察工作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对检察职权的内部配置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是诉讼监督人员应否配备职务犯罪初查权;二是侦查、审判监督权应否与批捕和公诉权合并配置;三是控申部门应否参与立案监督.并提出了内设机构与职权分配的有关建议。
其他文献
通过探究两岸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影响两岸合作的因素,提出了从非传统安全合作的视角建构两岸持续合作的动力机制,当前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已成为两岸持续合作的主要动力与机制。两岸完全可以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展开一系列活动,来增强双方的互信,为两岸最终解决政治议题创造条件和可能性。在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不断形成并深化之际,两岸理应加强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并争取早日建立起两岸非传统安全合作的
近年来,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中,经贸往来随着两岸"大三通"的基本实现,已经达到一个顶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两岸之间寻求政治共识,仅有经贸合作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文化交流.文化合作机制是联系两岸政治与经济之间不可分的重要纽带,是走向未来两岸共同体的不可缺失的环节.本文拟以两岸文化合作机制与文化共同体构建为题,在回顾过去,总结经验的同时,提出建设两岸文化合作的制度,两岸文化共同市场,促进两岸社会文
海峡两岸交流"先经济后政治"的安排,是否意味文化交流排在第三的位置呢?笔者认为,似不宜作这样狭隘的理解.事实上,两岸"文化的流动",早在岛内有人类活动时即已存在.描述两岸"文化的流动"轨迹,从中不难发现,其间确有一根红线贯穿始终.有鉴于此,本文试提出若干具操作性的"文化的流动"路径,即两岸共同实施中华文化工程,定期举办两岸文化节、两岸艺术节及两岸文化交流研讨会、两岸艺术交流研讨会,可在两岸轮流举办
近年来,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认真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坚持"慎捕、少捕"原则,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犯罪、侵害民生的犯罪及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同时强化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等等,通过介绍基层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侦查监督工作的建议,转变观念,提高监督能力,完善侦查监督相关法律规定,为侦查监督得以落实消除法律障碍,进一步扩大监督范围,
通过对北京市某基层人民检察院2008年至2010年审查起诉案件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轻刑案件逮捕适用率较高,实践中存在"构罪即捕"、审前羁押等同办案期限、同罪不同罚等现象.探究上述现象原因,包括"以捕代侦"的普遍化、立法条件的原则化、审批程序的行政化、羁押期限的办案化、公众认知的误解化等等.准确适用轻型公诉案件逮捕措施的变更,强调逮捕措施的必要性审查,有利于解决审前羁押率过高的问题.
刑事二审案件中,不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是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盲点,这既有法律规定不完善的原因,也有司法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方面的原因.当前,加强对不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的检察监督,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现实可能性.一方面应当明晰开庭审理的刑事上诉案件的条件,保障争议性、复杂性、重大性案件实现开庭审理.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应当从不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的庭前、庭中、庭后着手,实现对不开庭审理的刑事上诉案件的全面法律
基层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中,有相当大比例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一方面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但是,目前人民法院运用简易程序审工作、庭审后问卷调查机制和自诉案件备案机制等.理案件存在种种不规范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检察机关应该积极探索在简易审判程序方面的监督机制,以解决刑事案件简易程序审判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如强化审判监督意识、有选择的派员出庭机制、推行量刑建议。
在立法上赋予检察机关民事裁判执行的检察监督权,构建民事裁判执行检察监督程序,在执行程序中强化检察权的监督作用,是对民事法治秩序的一种推动,也是目前和谐社会构建的实际需要.民事执行检察制度作为民事检察监督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律监督的本质属性,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制度运行规律,对于民事案件执行工作的合法有序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监督作用.然而作为一种监督权,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在法律规定上尚存空白,本文力
执行和解是指在法院的民事执行过程中,为了顺利执行案件,允许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可以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等.执行和解本是为了便于执行工作的顺利终结,但近来在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不少法院误将和解协议确定的内容当作据以执行的依据,笔者以为,民事调解与执行和解有一定的共性,譬如都节约了司法资源、尊重了当事人意思自治、有利于纠纷的迅速解决,但二者的
检察机关诉讼职权和监督职权科学配置的关系到检察机关诉讼权与法律监督的有效行使,关系到检察权的定位,关系到社会矛盾的化解,是司法改革的重点,本文探讨诉讼职权和监督职权的内涵与关系,并分析现行检察权配置下存在的问题,根据依法进行、合理高效、社会矛盾化解、检察一体和接受监督的原则,提出了通过完善立法、梳理检察部门、健全监督机制、深化诉讼监督改革等优化诉讼职权和监督职权的具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