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宝贵遗产,建设先进文化——古籍社编辑的文化责任与文化使命

来源 :中国编辑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lyialyia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结合目前古籍整理工作的特点,结合学习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更加深刻认识到古籍社编辑所承担的文化责任与文化使命。本文提出:切实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认真执行新闻出版工作的政策、法规;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力争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分清档次,合理安排;影印古籍,传本扬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出版业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时代对于我国出版单位各个岗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社级领导班子。尤其是对于掌握全社图书选题规划、图书生产流程以及图书质量的总编辑更是提出了区别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新要求。总编辑应该成为本社图书出版的总策划。总策划首先是对图书出版规划的策划,且关键是图书选题的策划,同时总策划注重的是对整个出版过程的策划,注重图书的营销问题。
出版集团的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批遵守职业道德、知识水平高、综合能力强、业务素质好、精通编辑业务的编辑人才,这样才能出好书,增强我国出版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选聘高能力的编辑是出版与文化发展的需要,现就优秀的编辑人才对出版社团发展的影响进行浅析。
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大部分图书出版单位要由事业向企业转制,这似乎已成定局。怎样处理转制中的用人问题,是转制成功与否的关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图书出版单位。转制中的用人制度改革,对于改制是否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一套适合图书出版单位实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事管理制度。对于推进我国整体的人事制度改革,有着十分重
如何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是出版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本属老生常谈。本文提出图书质量问题,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情况。这主要是我们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之进行了突出市场取向的出版改革,出版社转制,发展出版企业。若问当前图书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要而言之,利益驱动是客观原因,重利轻义是主观原因。笔者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图书质量滑坡,进而形成了图书出版低俗化倾向,甚至出现
本文指出编辑工作是信息社会出版传播活动的重中之重;阅读率走低和无书可读告诉我们,只有精品才能拥有读者,占领市场;知识就是力量,必须有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认真把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弘扬职业道德。
原创的概念原指文学作品,之后演变到其他领域。编辑原创意识,阐释起来,大同小异。编辑原创意识就是编辑的深加工;就是编辑思想、就是编辑的创新能力、就是编辑对书稿的提升,就是编辑站在比作者更高的高度来观照书稿,从主题、题材、结构、文字等方面打磨,并且还要在封面设计、版式设计、营销等方面注入编辑思想,这样当书稿成品时,它就会成为有编辑原创意识的作品。本文分析了编辑原创意识的建立,探讨了编辑原创意识的现实意
策划编辑是出版社图书选题的开发者。策划编辑根据自己对社会存在状态、发展趋势的认识和科学预测,根据本社实际能力和本身的优势,通过对无穷信息的掌握和筛选、对图书业态的分析和把握、对图书市场的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科学地策划图书选题。策划编辑的科学预测是图书效益得以实现的前提保证。本文分析了选题策划和科学预测素质,简述了科学预测素质的具体体现:对市场需求和销售前景的科学预测;对图书成本和图书形态的科学预测
编辑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是文化的折射,无论是策划选题,评估来稿,还是案头编审等等,都是对编辑本身文化素养的检验。笔者认为编辑的文化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字功底、知识水平、创造能力。
随着出版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出版业已由转型阶段进入了转制阶段。在这样一个新时期,如何提高图书质量管理水平已成为出版业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图书质量问题已成为出版业改革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关于图书质量问题仍是本次年会的中心议题。其中,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在本届学术年会上,会长刘杲同志作的主题报告,题为:“出版改革莫忘图书质量第一”。他从理论的高度深刻地论述了“如何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是出版改革
本文指出出版业发展进入资源整合时代,介绍了出版资源的特性:内容的主导性、再生的增值性、开发的相融性,并提出了提升资源整合力的路径:善于以发现的眼光去挖掘和开发资源;努力寻找和发现出版优势与社会相关单位优势的“契合点”;转换优势,把出版社出版优势转化为相关单位的优势,在优势转换中开发新的资源“链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