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zt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小针刀治疗以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探讨以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以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区组随机和单盲法分成:牵引组(对照组)40例、小针刀治疗组40例进行治疗。结果:牵引组(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21例;未愈:7例;显效率:82.5%.小针刀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20例;未愈:2例;显效率:95%.两组的显效率比较:小针刀治疗组优于牵引组.2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值的比较,显示治疗前2组的疼痛分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疼痛分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颈神经后支、肩胛背神经受卡压,小圆肌缺血受损伤的共同作用下引发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颈、肩、背上可触诊到的痛点进行小针刀松解,就可以使疼痛、肌肉痉挛、小关节错位、神经卡压的恶性循环打破,消除症状。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广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现状调查,研究探讨中药制剂的发展对策,供政府制定政策和医疗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参考.方法:结合广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近年发展状况,探析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前景.结果:为促进广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对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医疗机构提出了中药制剂发展的建议和对策.结论:政府各部门应制定扶持中药制剂发展的政策,医疗机构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软硬件建设,发展特色制剂,促进
王惠主人的中医养生三调法,即"心调"、"食调"、"药调",针对健康、亚健康人群,或慢性病缓解期人群,实验表明,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综合辨识,把握方向,遵循《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之旨,顺时而养,善用“三调法”,以达到“天人合一”、“阴阳自和”、“形与神俱”的目的。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2组患者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予中药汤剂口服,2次/日,共2个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观察证候积分情况,评价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0r 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
本文基于王燕青主任医师对《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理论的深入研究,探讨了COPD并Ⅱ型呼衰的中医发病特点,进而提出了该病的中医治疗新思路,即"从《伤寒论》阳明病及少阴病论治COPD并Ⅱ型呼衰".该思路便于临床操作,易于推广。并通过临床研究表明,从《伤寒论》阳明病及少阴病论治COPD并Ⅱ型呼衰是有效的中医辨治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为中医药治疗COPD并Ⅱ型呼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好思路与方法。
会议
陕西已故名老中医梁毓华,从医40余年,擅长诊治内科和妇科疾病及疑难杂症,治疗头痛强调审病求因,辨证求本,选方用药,贵在精细.常用治法包括益气养血法、滋补肝肾法、活血通窍法、平肝潜阳法、行气解郁法、祛风散寒法、疏风清热法、燥湿化痰法等,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结合头痛现代病因特点,把握疾病本质,方药精炼,用药缜密,疗效显著.
本文介绍了熊墨年教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认为正气亏虚是肿瘤发病之本,癌毒积聚是肿瘤发病之标.因此,"益气清毒"、扶正祛邪是肿瘤治疗的基本法则.其用药特点是益气重在补益脾肺,清毒消瘤不可伤及正气,消肿散结妙用活血化瘀.
介绍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论述淋证的治淋证首重虚实和辨热证尤重湿热等学术思想以及诊治热淋和气淋等证的临床经验,最后介绍了两例典型案例.
目的:研究芪杖饮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中IL-2,IFN-γ水平的影响,探究芪杖饮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采用芪杖饮内服;对照组30例,口服泛昔洛韦片;并设健康人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血IL-2、IFN-γ的水平,并与健康组对照.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IL-2、IFN-γ基本恢复正常
振腹疗法结合温经止痛操治疗属于中医寒凝血瘀型的原发性重度痛经30例,治疗方案采用以神阙穴为中心的振腹疗法为基本治疗手段,取一点而达病所,选择在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治疗,治疗间歇运用自我按摩,先行调理冲任督带,疏通调经气,开通闭塞,具备了相对完善的治疗模式,三个疗程结束治愈20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疗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