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消毒的优化问题

来源 :2016(第四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k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毒是饮用水制、供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作为消毒剂应用最广的药剂仍是是氯气,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其应用后的有效剩余剂量作了明确规定.同时,标准也对相关的卤代烷的含量也作了限定.卤代烷的来源主要是由氯与水体中的相关的有机物反应生成,这是药剂消毒对饮用水存有的最大的安全隐患.而清洁消毒则不存在这一问题,但它的缺陷是消毒后缺乏持续性.把清洁消毒与药剂消毒分别同时作用于同一净水流程,形成协同消毒.充分发挥两种消毒的各自优势,使流程内水体既达到消毒的目的,又具有持续性.而且,消毒后的后物质的生成量又处于最低水平,使得水质的安全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达到优化消毒的目的.
其他文献
寿安水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20万m3/d,水源来自都江堰,采用预处理——高效澄清池——气水反冲洗滤池——消毒工艺处理原水,并设有污泥及废水回收池.从2013年4月运行以来,出水水质全面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06项指标,在原水浊度高达2.5万NTU情况下,依旧可以使出水浊度稳定保持在1NTU以下.通过对各单元工艺设计的详细介绍,总结了设计及运行方面的经验.
采用外压式超滤膜处理自来水厂混凝沉淀和生物活性炭出水并与水厂砂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超滤膜对浊度和细菌具有极好的截留去除效果,超滤膜出水浊度均保持在0.2NTU以下,混凝沉淀-超滤系统和生物活性炭-超滤系统出水平均浊度分别为0.09NTU、0.11NTU,同期砂滤出水平均浊度为0.19 NTU;30天出水菌落总数检测中,砂滤出水平均菌落总数为180 CFU/mL,而生物活性炭-超滤出水中有8次有
为进一步提高供水企业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城镇水厂实施了东车间常备用高压开关柜的更新改造项目,通过对新柜体的对比选型、新设备的选择确定以及精心组织施工,城镇水厂如期完成高压开关柜的改造项目,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配电设备不仅满足国家电力规范要求,而且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消除了安全隐患,为类似高压配电设备的改造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城市湖泊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湖泊的水质保护刻不容缓.徐州市通过建造净水厂提升入湖河流的水质,保护云龙湖的水质.南望净水厂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管道混合+机械絮凝气浮生物陶粒石英砂过滤+紫外消毒"的工艺,从玉带河上游取水,处理后排入下游.相比于进水,净水厂对TP、高锰酸盐指数和浊度分别削减了61.5%、32.9%和60%,TN含量基本没有变化,而氨氮的浓度有所升高.从近年来云龙湖的水质指标监
通过研究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和化学特性,提出自来水厂次氯酸钠投加系统的优化方案和实践应用.对投加点、排气装置、背压阀位置和管道密封等进行设计优化.华东某自来水厂(日产水60万吨)采用次氯酸钠替代液氯后证明消毒效果非常好,并且出厂水质稳定.采用多点投加,结合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自来水厂可以实现安全和稳定运营,并具有很好的示范与推广价值.
结合实例阐述了无人值守泵站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重点总结了多口水源井给蓄水罐补水的自控逻辑设计.实际应用表明,泵站经过无人职守改造后,现场去掉了值班人员29人、增加了维护人员2人,大幅度降低了泵站运营成本并提高了故障响应速度.
地表水源水厂夏季藻类容易爆发,导致大量藻细胞随沉后水进入滤池,堵塞滤池表层滤料,急剧增加水头损失,缩短过滤周期,影响滤池出水水质和产水效率.通过常见不同类型滤池滤柱模拟试验,对比分析其出水浊度、藻类数量、过滤周期、水头损失等变化情况.研究不同类型滤池对高藻水的抗负荷冲击能力,为地表水源水厂在高藻进水条件下滤池运行和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本中试试验主要研究了浸没式超滤膜应用于某自来水厂中的净水效能及其运行稳定性,并分析了超滤膜化学清洗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超滤和混凝沉淀—砂滤—超滤两种组合工艺出水水质均有很大改善,出水浊度平均为0.06-0.07NTU;组合工艺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20%,略优于常规处理工艺.同时组合工艺对病原性微生物去除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饮用水的安全性.常规工艺作为预处理有效减缓膜污染,超滤膜系
二氧化氯作为环境友好型消毒剂,用于饮用水预氧化除藻、除铁锰,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二氧化氯预氧化除藻、除铁锰的反应机理、效果和副产物亚氯酸盐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为高效使用二氧化氯除藻、除铁锰和去除副产物亚氯酸盐的处理工艺提供参考.
超滤膜是21世纪材料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已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超滤膜改性方法、改性材料以及改性膜在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膜污染控制等方面应用研究进展,并对超滤膜改性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