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胃肠动力中药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uaig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运动是消化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紊乱是引起消化道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胃肠动力学异常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开展胃肠平滑肌活性药物的研究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学对胃肠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且中药材药源丰富,副作用小,故运用中药治疗胃肠运动障碍疾病已逐渐得到重视。本文结合中药分类、单味中药及方剂研究,就促胃肠动力中药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论证Caspase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的活性作用,测定sFas和FasL的血中浓度以及Caspase抑制剂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设对照组;实验组静脉投与Caspase抑制剂(DEVD).股静脉采血后,取出心脏.应用免疫印迹法、TUNEL法、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结果:实验组缺血再灌注区心肌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原被水解活化.实验组的TUNEL阳性细
运动ECG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检测手段之一,但传统ST段指标诊断C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限制了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新出现的心率调整的ST段降低方法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但其临床应用价值尚有争议。本文探讨了心率调整的ST段降低方法定性和定量检测CAD的价值,并把ST/HR斜率和ST/HR指数两种指标和传统ST段指标进行了系统比较。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为基本特征、因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冠脉痉挛导致不同程度急性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根据患者的ST段有无抬高而将其划分成ST段抬高的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与无ST段抬高的ACS。STEMI具有发病急、危险性大、部分患者发作无先兆、但可救治的特点,其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近年来,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及其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慢性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相关的卒中多数来源于心房的血栓栓塞,但其中25%是由脑血管疾病、其他来源的栓子栓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由于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房颤时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机制也没有完全确定。本文介绍了心房颤动脑卒中的病理生理与危险因素,对心房颤动的血栓栓塞防治策略进行简述,并就房颤抗凝治疗—华法林用药方法进行了论述。
体外循环技术是现代心脏外科得以发展的基础。Buffolo等成功地开展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 pump coronary bypass grafting,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本身对心脏和机体的损害。但这一术式仍然离不开体外循环,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体外循环准备。现对本院准备实施的210例OPCAB手术体外循环的准备情况进行了分析。
目的:分析4种不同类型的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MIDCAB)的临床应用与特点.方法:1996年9月至2002年4月分别在6个不同的单位实施MIDCAB手术22例,年龄41-80岁,单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57.196±12.3%.4种类型手术分别为:Ⅰ型(全麻左前外侧LAST切口)15例;Ⅱ型(全麻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小LAST切口)2例;Ⅲ型(连续硬膜外麻醉清醒状态下L
目的:总结分析32例射血分数小于30%的冠心病患者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方法:2000年2月至2002年3月进行的选择性OPCAB手术32例,全部经左心室造影测定射血分数在0.16-0.30之间,平均0.271±0.035%.合并心梗史27例,急性心肌梗塞后1个月内10例,不稳定心绞痛25例.NYHA心功能Ⅱ级13例,Ⅲ级15例,Ⅳ级4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两支病变2例,三支病变28例,左
目的:总结分析119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1996年10月至2002年5月在国内15个中心完成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98例,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79.5%,OPCh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85.2%.年龄平均61.6±9.0岁,男性占77.3%,女性占22.7%.合并34.6%存在心肌梗死病史,58
溶栓治疗是肺栓塞(PTE)治疗的最重要进展之一。近十年,随着对PTE病理生理认识的深化,超声检查右室结构和功能的重视,对PTE进行危险分层以及溶栓方案的改进,现代PTE的溶栓治疗已变得更安全有效和简便。抗凝治疗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基本治疗方法。主要药物有肝素和华法林;抗血小板药物的抗凝作用不能满足PTE或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抗凝要求。本文对肺血栓栓塞的溶栓治疗与抗凝治疗的适应症、并
慢性胃炎是在临床中常见,发病率高达60%,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其主要的病因,但采用抗HP治疗后,仍不能根治,容易反复。随着对身心疾病的认识加深,很多学者认为慢性胃炎属身心疾病范畴,心理因素与其相关,并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从中西医角度,分析了慢性胃炎与心理情绪相关性,并就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特征进行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