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山东夏秋多雨期水汽收支与降水转化特征分析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山东MM5 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预报结果,建立了山东省域范围水汽输送收支计算方法。利用模式输出的各等压面 比湿、经向纬向风、云水、雨水、固态水(冰晶、雪、霰)比含量等数值,对2003 年7-10 月山东夏秋多雨期山东省域范围总 体水汽输送、收支和云中各水成物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山东全省总水汽输入量为14393.02 亿立方米,输 出量为13292.40 亿立方米,净输入量为1100.62 亿立方米,水汽收支表现为净输入,输入水汽降水转化效率为6.65%;对期间 山东日降水量与水汽净输入量、降水效率相关性、模式模拟3h 降水量与云中各水成物含量相关性以及空中云水资源降水转化 效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对于认识山东范围空中总体水资源量和降水转化特征有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宣恩县1959—2009年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轻雾日、雾日、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大于20km能见度日数、降雨量和降雨日数,讨论该地区雾和轻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宣恩51年年平均雾日数为38d,年雾日数呈下降趋势,雾日数减少幅度超过8d/10a,并具有显著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年雾日数最多的年份高达80d,出现在1960年;年雾日最少的年份仅为11d,出现在2009年。统计1960~2
采用OTT-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仪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孤立高山观测站(海拔1300米)与平原南京观测站(海拔8米)多年观测到各类典型降水过程的雨滴谱,特别对比了各海拔高度的对流云降水过程的雨滴尺度与速度谱,与平原深对流云降水相比,庐山的降水雨滴谱数据有显著的特点。由于庐山测站位于海拔1300米的孤立山顶上,作者当时感受到对流云发展非常旺盛,天空昏暗可闻雷声,大风云雾笼罩在气象站周围
统计表明,发生在沪宁高速公路上的大雾以辐射雾为最多,以平流雾形成浓雾的可能性最大。 [1]本文利用WRF 模式3.0 版本,优选微物理过程和陆面过程方案,模拟区域中心设在(31.5 0 N,120 0 E),采用双重双向嵌套方案,,粗细网格水平分辨率分别为15km 和和5km,相应格点数分别为139 × 139 和 151 × 151。利用NCEP/NCAR 10 × 10 每日四次再分析资料作为
我国有98 个辐射观测站,其中长期(最早1957 年)开展总辐射和散射辐射日曝辐量观测的有60 多个站。为了利用这些辐射资料获取我国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长期变化特征,本文发展了一个从宽带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日曝辐量(总辐射与散射辐射日曝辐量之差)反演光谱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从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日曝辐量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有4 个主要问题需要考虑:1)“等效”的
2007 年冬季南京雾外场试验获得了雾霾转换过程的大气气溶胶和雾滴尺度谱分布同步观测资料,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4 个不同阶段,进而分析了不同阶段粗、细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 4 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 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3 个阶段,其中霾
本文利用2005 年6 月份连续观测的北京城区O3 及其前体物NOx 和CO 的小时平均浓度、同步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京市近地面O3 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6 月份23 天的样本空间中,总超标天数为11 天;O3 小时平均浓度日最大值的分布为,日最大O3 小时平均浓度的最大值(199.79ppb)出现在6 月21 日,而其最小值(24.98ppb)出现在6 月9
通过对2010 年5 月-6 月石家庄地区的臭氧浓度的观测采样,经过分析得到:臭氧浓度日平均在晴天要比阴天高;在一周循环内,并且在相同天气背景下,从周一至周六浓度逐渐增大,在周日开始下降。这是因为工作日路面机动车所排放的NOX 会比较多,于是受光化学反应影响的臭氧浓度有一个累积过程,在天气状况相同情况下周一至周五浓度逐渐变高,而在周六人们自驾出门游玩和走访的人数也比工作日多,所以在周六达到极大值,
利用高分辨率的双参数化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细致地模拟了2004年4月23日至24日梅雨锋暴雨云团的宏微观结构及特征,探讨梅雨锋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中云的结构变化以及降水粒子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本次降水强盛时期的MCS具有三层云结构,即:第一层是冰晶层;第二层为冰、水混合层(过冷层);第三层暖水层(水滴层)。第一层底和第二层的顶的位置大致在270hPa(-40oC层附近)左右的高度上;第二层底和
由于大气可降水量在人工影响天气、天气预报、气候影响、大气辐射传输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准确精细地监测水汽优为显得重要。随着卫星技术的日益发展壮大,很多地球观测技术从地基观测逐步发展成空基观测。卫星观测时空分辨率很高,而且精度也在不断地提高,逐步成为最主要的地球观测手段。本文利用GPS 资料和地面湿度参量(地面水汽压、地面露点)修正了利用地面湿度参量、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参量计算大气总水汽
在呼和浩特及二连浩特布设三套双频GPS 做水汽观测实验,首先对观测数据进行了质量检验,证明三个观测站数据有效可靠。其次利用2008 年1—10 月的观测数据对两站的水汽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站均表现为夏季平均水汽含量最大,达到25mm 左右,秋季次之,春季第三,冬季含量最少,仅5mm 左右甚至更低。第三,与探空计算的水汽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GPS 反演的水汽高于探空计算值,在呼和浩特站大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