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置换扩增法(MDA)用于小麦条锈菌群体SSR分析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g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Pu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Pst)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病害,大面积流行时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其夏孢子扩繁过程繁琐,阻碍了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程.因此,本研究采用MDA (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法获取小麦条锈菌单个夏孢子堆的基因组DNA,为了验证此方法用于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析的可行性,选取30个夏孢子单孢系,经扩繁后,利用CTAB法和MDA法提取基因组DNA,分别用5对SSR引物进行扩增.两种方法得到的产物进行SSR扩增均获得218个多态性条带,MDA法获得基因组DNA扩增SSR序列的基因型与CTAB法匹配率达95.6%,3次MDA分别扩增的SSR多态性数据间误差为3.2%.表明MDA方法获得夏孢子基因组DNA用于小麦条锈菌群体SSR研究可靠性较高,重复性好.
其他文献
引言魔芋甘露寡糖是提取自魔芋的一种功能性低聚糖,具有安全、高效、稳定等优点,能优化肠道内环境,促进肠道发育,改善肠道结构形态,增强肠道机能,在解决獭兔肠道问题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2].但是鲜有在獭兔生产中的研究报道,因此本试验拟测定不同魔芋甘露寡糖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胃、十二指肠、盲肠的pH、盲肠微生物和VFA以及十二指肠的结构形态的影响,旨在初步研究魔芋甘露寡糖对生长獭兔肠道内环境和结构形
会议
引言提高和加强疫苗的免疫效果是当前疫苗研究热点.研究表明,适当的免疫佐剂能提高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铝佐剂是最常用的佐剂之一,主要诱导体液免疫应答.氧化型甘露聚糖是一种新型黏膜免疫佐剂.本实验将氢氧化铝胶和氧化型甘露聚糖分别与仔猪副伤寒弱毒苗混合,进行对免疫应答的研究.
会议
引言2015年以来,我国主要养鸡省份相继暴发了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HHS).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此次HHS流行的病原为FAdV-4新的基因型,与早期分离的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的FAdV-4相比,FAdV-4中国流行毒株在基因组和Hexon、Fiber和Penton等主要结构蛋白上均存在较大差异[1-2].为有效防控禽腺病毒4型(FAdV-4)导致的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HHS),本研究利用鸡胚
会议
为了构建柑橘叶点霉亚洲种Phyllostica citriasiana菌株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标记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突变菌株,以便观察其潜伏侵染特性,本实验对影响该菌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的重要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液体完全培养基CM、26~28℃及100rpm条件下培养3d的菌丝,以0.7mol/L 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应用15mg/mL裂解酶和10mg/mL崩溃酶的混合酶液
为了明确由丝核菌(Rhizoctonia spp.)侵染引起的花生叶腐病、纹枯病、立枯病和果壳褐斑病几种病害之间的病原相互关系,了解花生丝核菌病害发生规律,我们采用WA、PDA培养基分离及纯化供试菌株,显微观察其形态特征,通过涂抹和菌饼法接种测定其致病性,及菌丝融合群测定和rDNA-ITS同源性分析研究了供试菌株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3.1通过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和测定,均表明花生叶腐病菌、立枯病菌
近些年来,我国花生的种植户越来越多,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尤其是山东地区,并且随着花生种植技术的提高使花生生长茂盛导致田间通风差,致使花生叶腐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杜化坊等通过该病菌的形态观察、菌丝融合和分子鉴定等方法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确定该病菌为立枯丝核菌AG-I-IA菌丝融合亚群,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研究。目前,有关该病菌的致病因子和致病机理等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从该病菌产生的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属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气传病害.我国甘肃地区是国内公认的较为重要的菌源中心之一,为了解小麦条锈菌在该区域的周年动态,并为今后更大范围的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甘肃省甘谷县作为试验点,于该地区布置3台英国BURKARD公司的多通道花粉孢子采样器,收集空气中小麦条锈菌样本,利用Real-time
近年来随着葡萄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葡萄种植面积的增大,葡萄酸腐病发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葡萄生长中后期重要的病害之一,造成葡萄果穗大量腐烂,严重影响葡萄的品质与产量。但目前为止,关于该病害病原微生物种类以及果蝇在病害发生中的作用仍然没有确切的结论。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于2014年对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通州区和延庆县的部分葡萄生产园的葡萄酸腐病病果和果蝇样本进行了相关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结果发现:北京地区
炭疽菌可与寄主植物、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病害体系,尤其是炭疽菌与寄主的互作,一直被作为植物病害研究的经典模式。本研究通过制作超薄切片,并利用光学显微、透射显微技术,对被橡胶炭疽菌侵染的橡胶树叶进行超微结构研究,探索了炭疽菌侵染橡胶叶片过程中,炭疽菌与寄生叶片之间的超微互作结构变化及其原理。
分泌蛋白在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参与对植物细胞的识别、信号调控、抑制植物免疫应答反应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在锈菌、白粉菌、稻瘟菌等多种活体、半活体病原真菌中均有研究。小麦赤霉病作为农业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其主要致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Teleomorph Gibberella zeae)作为一种半活体营养病原菌,在初期侵染寄主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分泌多种蛋白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