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相应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的评价

来源 :第3届湘雅国际脊柱外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a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的相应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对21例齿状突骨折患者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进行不同方法治疗:Ⅰ型骨折3例枕颌带牵引+6周后头颈胸石膏固定;Ⅱ型骨折13例行颅骨牵引复位后齿状突中空螺钉固定:Ⅲ型骨折5例,颅骨牵引复位后1例行齿状突中空螺钉固定,4例行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 结果:随访3~48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结论:齿状突骨折应按类型区别处理,Ⅰ型骨折、深Ⅲ型骨折应当采用保守疗法,Ⅱ型及浅Ⅲ型骨折使用齿状突中空螺钉固定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对于不适合齿状突中空螺钉治疗的浅Ⅲ型骨折,可选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其他文献
目的:研制络合型牛血铅成分分析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方法:根据《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JJG1006—1994)》和ISO17511《体外诊断医学产品一测量生物样品中的量一校准品和控制物质定值的计量可追溯性》要求,按照计量一效应关系,以醋酸铅为饲料添加荆喂养牛制作牛血铅模型。当血铅达预期低、中、高浓度值范围采集血液分装在密封性良好的耐低温管中,辐射后冷冻保存,按规定做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监测及放置室温时
医学实验室认可是整个实验室认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一种国家及国际问的正式承认。本文从测量不确定度、量值溯源、方法的选择和评审、能力验证、内部质量控制等5个方面,对医学实验室认可有关技术要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前处理系统的功能,使前处理系统实现自动接收标本、自动分类编号、自动分杯处理和归档管理功能。方法:编写前处理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实时索取双向式接口程序及标本定位监控程序,使前处理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系统有机结合,以实现标本接收和管理自动化,比较前处理系统标本自动化接收和管理功能使用前后两种工作方式的工作效率,以对新工作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实时索取双向式接口方式使前处理系统自动完成标本
为加强科室管理,提高科室管理水平,优化资源,本文结合国外管理经验及我科具体情况,结合ISO15189将我科医技师系列以仪器为中心按技术、质量两条线,实行三级医师责任制。通过几年来的具体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目的:为缩短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周转时间(TAT),探讨能否用血浆代替血清测定血液中cTnI的浓度,从而通过减少分离样品所需的时间而达到缩短TAT的目的。方法:使用Dade Behfing OPLUS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10例患者EDTA、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中cTnI的浓度,用SPSS统计包对检验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⑴与血清cTnI测定值相比,EDTA抗凝血浆平均偏
ERCP技术越来越多地用干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胆管良恶性狭窄等胆胰疾病的治疗。本文对本中心近8年来所进行的2075例次诊断及治疗性ERCP进行了回顾分析,评价了ERCP在胆胰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对Barrett食管(BE)患者APC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观察69例BE患者的APC启动子甲基化率,和APC mRNA在治疗前后表达。结果:69例BE病人治疗前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42.0%;治疗后Apc甲基化阳性率为17.4%,治疗前和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07),APC甲基化长段BE明显高于短段
目的:评价ERCP在胆胰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5例腹痛、黄疸、发热的病人行ERCP检查并确诊,同时行内镜下治疗,包括EST,ENBD,ERBD或网篮取石等。结果:95.74%(90/94.)病人能明确诊断,高于B超CT诊断率,选择性胆总管插管成功率80.90%(72/89),61.70%(58/94)的病人同时行内镜下治疗。结论:E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效、安全,可替代部分胆
目的:探讨ChABC对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伤后脊髓再生修复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7-8)脊髓完全横切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6)、假手术组(n=6)、单纯横断组(11=10)、ChABC (n=10)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处理;假手术组:只咬除T7-8椎板,不损伤硬脊膜,在横断节段下方咬除T10的单侧椎板。蛛网膜下腔放置PE-10导管,术后生理盐水10μl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联合钛网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3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植入物并发症。结果:术后进行6~35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全部病例术后JOA评分明显增加,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神经功能改善率79.4%。无钢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存在。结论:应用颈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