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东巴经书与东巴经译注本

来源 :第三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纳西族的文字,即东巴文,与经书作一简单介绍。结合大量史实与研究结果,介绍了东巴文的创制及性质特点,东巴经的形成年代推说及经书形制。论述了东巴经译注本的印制经历了石印、油墨、复印、电脑打印的阶段。
其他文献
扬州是一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世界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它的诞生之日至今天,可以寻见到扬州雕版印刷事业所放出的光辉。根据唐宋以来诸家文献以及近人叶德辉、孙毓修等的论证,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代是无可置疑的,而刻印技术到了咸通年间,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扬州的唐代雕版印刷物虽然至今没有发现,但扬州的雕版印刷事业发韧于唐代中期,却有可靠的文字记载。从文献记载看,扬州
我国是发明印刷术的故乡,这一重大发明曾推动了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任何一本叙述印刷历史的书籍都要从我国古代写起,至今珍藏于国内外的古代雕版印刷品都是我国历代流传下来的珍贵文物。奇怪的是曾与我国雕版印刷业极盛的北宋并存、对峙的辽朝竟无片纸只字流传于世!有关辽代刻书情况的记载也寥寥无几,各家书目亦不见著录,近千年来这竟成了印刷史上的一个缺环。这一现象曾令不少学者探索、推测,但终因无实物为证而一直是空白
藏文《大藏经》是用西藏文翻译、除佛教的经、律、论外,还包括天文、诗歌等著作,共收书4569种(德格版)著述的佛教典籍大型丛书历算、工艺、医药、美术、,是西藏文化的重要宝库。藏文《大藏经》从何时始行刊刻,是印刷史中一项研究课题,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印刷史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元代时从未刊刻过藏文《大藏经》,但刊印过单独的藏文佛经、经咒和佛像,已为李谷克率领的德国考察队于本世纪初在新疆吐鲁番的考古发掘所证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我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早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为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在宋代,雕版印刷得到普遍发展,大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对继承和发挥我国的学术交流,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此,打开了印刷业的新篇章。十一世纪四十年代,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一1048年),毕昇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副胶泥活字,比西方人认为的“现代印刷之父”、“神奇的艺术家”德国的谷腾堡早
印刷术作为一种文字和图像的机械复制技术,它借助印版和印墨将图文转移到承印物表面,并通过批量生产印刷品而促进文化的传播和积累。就这一最基本的原理和功能而言,近代印刷术和古代印刷术是一脉相承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实现方式和手段的差异。而这正是社会发展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结果。本文简要论述近代印刷术的主要特征、形成时间,指出19世纪至20世纪初近代印刷术传入我国的百余年,正值其自身的形成期,因而不可避免
铁路印刷事业的建立是伴随修筑中国铁路开始的。修筑铁路需要大量文件、图纸、火车票及列车运营报单,这些印件都要有印刷单位承印,因而诞生了铁路印刷部门和印刷企业。铁路印刷企业的基础最先是分布在东北和沿海一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特别是1980年国家制订了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铁路运输进入飞跃发展时期,铁路印刷企业也进行了技术改造,迈进现代化印刷行列。本文主要介绍了初建时期的铁路印刷厂
日本侵华战争以前,香港的印刷业规模比不上国内的大都市,除教会及外人开办的印刷厂较具规模,华人印刷厂多是家庭式手工业。在今天不能从文献上获得早期印刷业的发展资料,但战后五十年代至今的印刷事业发展也足堪谈助。六十年代一些英国大出版社如朗文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相继在港设办事处,开始在香港印制教科书及字典,最后反销往欧美各国。亚洲印刷大国的日本亦发觉香港的优点,两大印刷巨人—“大日本印刷”和“凸版印刷”相继在
随着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兴建,展品征集工作也有计划地进行,并举办了若干专题展。作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已有展藏品的整理分类,借鉴大量史实就以下雕版印刷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发表了看法:1、雕版印刷术的起源时间;2、雕版印刷术的风格,包括历代刻印风格面貌、官府私家和坊肆刻本、刻印中心的形成及辐射;3、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依据大量史实研究成果,对中国印刷术的起源时间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印染术中的印花术,是施之于布帛上的印刷术;2、中国雕版印刷术,祖出于印花术;3、印刷术得以传播的特殊条件之一是纸张的发明,纸张最早产生于中国,故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能得天下之先。并从以下几方面对以上结论进行了论证:1、“大印刷史观”是对印刷史学研究的一大贡献;2、深化印刷史学研究的前提,是对印刷术科学定义的共识;3
本文以史实为鉴,介绍了我国近代民间地图印刷技术——亚新地学社雕刻地图铜板与石印工艺的源流、雕刻技工的培训方法、雕刻地图铜板、石印工艺的流程与操作介绍,最后介绍了两项工艺的“新陈代谢”,促使地图制印不断向前发展,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