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乌托邦的幻灭--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审视经典美学的缺失

来源 :当代中国美学文艺学理论建设暨纪念蒋孔阳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incent_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当代中国文论界来说,审美这个范畴显然承载着某种相当重大的意义.正如马克斯·韦伯指出的,在理性化全面扩展的现代社会,艺术从宗教那里"接过了在这个尘世进行救赎的功能",不仅如此,对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来说,审美现代性几乎成为一个全价值尺度的概念,不仅仅可以充当韦伯所说的抗拒现代工具理性对人性的压迫与扭曲的盾牌与堡垒,而在尚未完全实现现代化的中国社会,又往往是构建与催生社会现代性的产婆这就使是审美在当代中国几乎成为一个具有准宗教意义的价值范畴,说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存在着一种审美崇拜,似乎也并不为过。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引入,却提供了对这一审美崇拜进行反审的契机。
其他文献
与印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相伴随,一千多年来,敦煌石窟艺术图像发生了逐步由印度西方古典特点的佛教艺术到中国东方特点的佛教艺术的转变,即由"天"的形象到"天人"
"嘻剧",不是用喜剧来讽刺和告别陈腐的事物,或者在喜剧的批判性中获得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快感,而是用嬉戏、傻乐和吊诡的露丑卖乖来掩饰自身生活处境的困顿不安.与喜
本文探讨了詹姆森与鲍德里亚的金融资本的概念及其审美的文化逻辑与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认为在消费文化中产生的主体是深深植根于潜意识。在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更像拉康的幻
会议
徐州琴书作为独立的地方曲种,在明末清初小曲基础上逐渐形成,在苏鲁豫皖一带民间产生较大的影响,2008年1月徐州琴书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邳州地区是徐州琴书民间艺
基诺族民歌蕴藏极为丰富,按与民歌集成普查年代相当的1990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当时基诺族总人口共17843人,但该时期共收集到不同的基诺族民歌逾400余首.本文阐述了由于特
我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已拥有40处世界遗产,位列世界第三.本文粗略地将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政府作为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三个方面:在““
本文对建立在实践美学基础之上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会走向何方,它为当代中国美学的主流——实践美学究竟开启了怎样一种崭新的可能性等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伴随当代思想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言说方式的变革或转型,现代性理论范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后理论"或"理论之后"等议题成为学术反思的前沿热点问题.从批判理论的视
"听觉叙事"这一概念进入叙事学领域,与现代生活中感官文化的冲突有密切关联.人类接受外界信息诉诸多种感觉渠道,然而在高度依赖视觉的"读图时代",视觉文化的过度膨胀对其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