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奥氏体不锈钢的疲劳性能测试和S-N曲线的验证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21奥氏体不锈钢是核电工业、石油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合金钢之一.但是对它的实际疲劳性能的测试在国内尚未见报导,本文按照美国ASTM有关标准和我国的相关国家标准通过应变控制实测了321钢的应变疲劳性能,绘制了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回滞曲线;测定了应变量和失效的载荷循环次数等应变疲劳性能参数.得到321钢的应变幅和疲劳寿命曲线和S-N曲线.对试验结果应用美国ASME Sec Ⅲ以疲劳分析为基础的设计方法,进行处理并取相应的安全系数,表明在疲劳设计时,使用ASME规范中相应的设计曲线用于321不锈钢疲劳设计是合适的,是能够保证结构安全的.
其他文献
燃料组件在堆内由于各种原因会发生一定的弯曲变形.为模拟组件在一定弯曲程度情况下在堆内外运输操作情况,需要对燃料组件模拟件施加某种载荷后卸载,以达到要求的残余弯曲变形,然后进行模拟试验.本文考虑了使中国实验快堆(CEFR)燃料组件模拟件达到要求的永久变形的3种载荷施加方案和对应的约束方式,并利用有限元程序ANSYS,考虑材料塑性,计算得到了所需施加的载荷值和变形结果.
热权函数法直接利用温度场与热权函数的乘积的积分来求应力强度因子(SIF)分布的过渡过程;它可以免除对每一时刻进行热弹性力学有限元或边界元应力分析,计算效率大大提高.本文给出了三维热权函数法的基本方程,并提出了求解三维热权函数法基本方程的多虚拟裂纹扩展法(MVCE法).在MVCE法中,可以引入无穷多个虚拟裂纹扩展模式;虚拟裂纹扩展模式与应力强度因子的插值直接相联系,所得到的方程组的系数矩阵是一个三对
采用ANSYS程序的三维弹性梁元建立了模拟600MW核电站反应堆试验模型动态特性的水平分析数学模型,通过瞬态动力分析,研究了在水平地震载荷作用下,从反应堆支撑到堆芯的载荷传递特性以及反应堆结构的动态响应.得到了反应堆压力容器下封头、堆芯下板、堆芯上板和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的相对水平加速度响应时程,并与反应堆试验模型抗震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数学模型的简化合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
将冷中子孔道由焊接结构,改为金属密封环密封结构,使现场安装调试更加方便;将平板结构改为球型板结构,使密封结构在出现泄漏时受压更为合理.同时在3个中子通道上开矩形孔,然后焊接薄板,使中子通过率大大增加,提高了中子通道的使用效率.对改进后的结构采用CATIA软件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的模型与实际结构尺寸完全一样,未进行简化.计算结果表明,改进设计后的结构能够满足强度要求.
对压水堆压力容器在加压热冲击下的完整性分析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包括不同规范和导则的要求、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裂纹尺寸和假设和评价的准则等,对不同规范的保守性也进行了说明与比较.
对508-Ⅲ钢疲劳寿命表征与测定问题,本文提出在应变疲劳试验中确定起裂寿命,并以此寿命制定设计疲劳曲线.通过对508-Ⅲ钢的应变疲劳试验,分别制定了条件寿命和起裂寿命的设计疲劳曲线,并进行了比较.对508-Ⅲ钢起裂后的裂纹扩展,本文提出用应变范围描述da/dN,并通过试验建立了508-Ⅲ钢的表面裂纹扩展速率方程.认为,这样测定和表征508-Ⅲ钢构件的疲劳断裂寿命并用于分析设计是安全的.
在大亚湾核电站十年安全评审(900MWe-CP1/CP2系列)中,发现在地震初因事件现场的某些危害物未进行抗震分析.针对未进行抗震分析的RPE385VP管线和RPE384VP管线及其支撑进行了抗震性能核查.计算中所考虑的载荷包括SSE地震楼板谱载荷和自重,SSE地震楼板谱载荷取用2﹪阻尼相应的加速度增值.利用ANSYS5.6版通用有限元程序完成结构在SSE地震载荷下的响应谱分析和自重载荷作用下的静
介绍了一种模拟核反应堆石墨构件破坏过程的CDM(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模型.该破坏模型结合了基于应力的和基于断裂力学的两种破坏准则,能够模拟构件中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过程.通过与现有的有限元软件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对石墨等脆性材料进行破坏分析和预测.
本文是CARR堆本体地震响应分析响应有尽有谱法的计算,CARR堆本体包括堆芯容器、重水箱和导流箱等与堆水池构成完整的结构.在堆水池中储存大量的轻水和重水.在地震分析中,必须考虑结构-流体的耦合效应,将堆本体简化成三维的流固耦合计算模型,采用三维流体单元和结构单元作为基本出发点.采用对堆本体流固耦合三维模型进行模态分析,以获得在流固耦合作用下,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等效的流固耦合三维计
堆芯缓冲装置的功能是当堆芯发生跌落事故时起到缓冲作用,大幅度降低其对压力容器底部的撞击力,防止压力容器破损产生的严重后果.本文通过研究0Cr18Ni10Ti板状试件在大应变冲击试验下材料的能量吸收率和延伸率,为缓冲装置设计提供资料;其次,由缓冲器模型试验发现了冲击工况下的径缩和最小塑性流动应力,确定出能量吸收体的伸长量,为缓冲装置的设计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