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联式MMI型1×16分束器研究

来源 :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bb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自映像效应设计了一种级联式的集成光学器件——弱限制的MMI型1×16分束器.该器件以MMI型1×4分束器为单位元件,经过两级级联构成.以BPM法对器件进行了模拟,以K<+>-Na<+>离子交换法在BK<,7>玻璃衬底上制作了器件,并初步测试了器件通光情况.
其他文献
研制了一种以DSP芯片作为微处理器的通用嵌入式监控模块,采用线性PID算法实现反馈控制,获得低于20μs的响应时间.本模块具有采样模拟数据,高速HSO输出,电压反馈,串口通信,液晶显示报警,记录异常次数等功能,可用于WDM系统中光放大器,光收发单元等器件的实时监控和其他高实时性监测与控制系统中.
本文给出了含三阶色散的强色散控制准线性系统传输方程,并采用数值仿真比较了三阶色散对准线性系统与对理想线性系统的影响.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模型—自相似环流网状网.讨论了基本单元组成、自相似层次、变图、四点环流网络、三点环流网络、收缩与扩展等网络特性.
本文阐述了EPON系统中的信息加密和用户鉴定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EPON网络信息流中那些信息需要加密,以及在数据链路层加密的必要性,并且给出了几种加密和鉴定的方案.
光放大器和各种色散补偿技术的成熟,克服了光纤衰减和色散的限制,光纤偏振模色散已经成为限制超高速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由于偏振模色散的随机分布特性,使得其对于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影响和补偿技术较为复杂.论文在分析偏振模色散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偏振模色散对密集波分复用系统性能的影响及相关的补偿技术.
光突发交换(OBS)技术是IP over DWDM的一种实现形式.下一代网络应该很好的支持业务的QoS(Quality of Service)以满足用户对越来越多的服务的要求.现有的基于Ipv4的网络不能很好的支持实时业务,在OBS网络中,如何让OBS网络的边缘路由器对上层实时业务有更好的支持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介绍了如何从不同上层业务中提取QoS信息,并权衡带宽利用率以及实时业务对延时的要求把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中,光层路由协议采用OSPF或者IS-IS路由协议为基础.尽管这两种路由协议对于包转发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但对于光网络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依据IETF、ITU-T和OIF的建议文档,根据ASON的网络特点,说明了光层路由协议的具体实现,包括域内或域间路由协议.最后,详细描述了光层路由协议的实现.
智能光网络是具有动态连接管理能力的光传送网,代表着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可以提供光虚拟专用网(OVPN)、按需提供带宽(Bandwidth On Demand)等服务.本文对智能光网络的增值业务—光虚拟专用网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光虚拟专用网的服务需求和参考模型,接着分析了光虚拟专用网的关键技术,最后阐述了开展光虚拟专用网给业务提供商和用户带来的好处.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漏桶算法的业务控制模型(Leaky-Bucket Traffic Control Model,L-BTCM).和传统的光突发交换网(Optical Burst Switching,OBS)中的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控制模型相比能很好地保证网络的可靠性,L-BTCM能同时满足QoS中对业务阻塞率和传输延迟两方面的要求,并且有更高的网络资源利用
介绍一种在宽带接入等领域前景看好的新兴技术,并对此项技术实用化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传输距离为4km的4×2.5Gb/s模型系统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