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固体火箭助推器设计优化方法比较

来源 :中国航空学会航空动力分会火箭发动机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f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考虑飞行器总体设计约束、轨道设计、气动特性与固体火箭助推器设计间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飞行器固体火箭助推器总体/气动/轨道/动力多学科的系统分析模型和设计优化模型.采用传统设计优化方法和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MDO)进行了固体火箭助推器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固体推进单学科的最优设计不等价于飞行器总体多学科的最优设计,与传统设计优化方法相比,MDO方法一次设计优化就可得到满足飞行器总体设计指标的最优设计,得到内外弹道相匹配的助推器最优推力一时间曲线.传统设计优化方法则需要飞行器总体和固体推进学科两个设计优化过程不断的迭代协调,容易漏掉满足飞行器总体设计指标的最优设计.采用MDO方法,可提高固体火箭助推器的设计质量,大大减少设计迭代次数,从而缩短设计周期.
其他文献
针对火箭发动机试验中大量压力传感器静态校准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了一套压力传感器静态校准系统.系统采用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系统软件采用LabVIEW7 Express开发,并引入虚拟仪器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通用测试系统软件框架技术.系统可以在数分钟内完成对数十个压力传感器的校准,并在校准结束后立即给出校准结果报表.
本文介绍了进行旋翼模型气动特性试验的方法,以及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进行的四种桨尖旋翼模型的悬停试验和8米× 6米风洞试验,给出了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不同桨尖形状对旋翼模型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悬停状态下,抛物线后掠与前突后掠尖削桨尖旋翼的悬停效率高于梯形尖削及后掠尖削桨尖旋翼;前飞状态下,抛物线后掠与后掠尖削桨尖旋翼的升阻比要高于梯形尖削和前突后掠桨尖旋翼。
采用亚磷酸-镍盐体系通过电沉积制得厚度≥0.5mm镍磷合金镀层,优化了镀液的组成及工艺参数后,成功地得到了高硬度、无缺陷、厚度约1mm的Ni-P合金镀层.经过300℃热处理硬度提高,但产生了大量微裂纹.本文分析了工艺原理、组织及硬度的变化规律等。
会车压力波是影响高速磁浮列车快速、安全和舒适运行的一个重要空气动力学问题.为进一步评估车辆设计,于2003年11月对上海磁悬浮列车在5.1m线间距下的高速会车压力载荷进行了测量,得到了通过列车以400~500 km/h的速度运行时引起的会车压力波的大小,同时测量了距离列车侧面0.5m和1.3m处列车风的大小.
测量旋翼桨叶的压力分布,是获得旋翼气动载荷分布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直升机特有的旋翼旋转运动,即使在相对稳定的悬停状态下,旋翼桨叶表面压力分布也是动态非定常的,同时由于旋翼的高速旋转和桨叶的尺寸限制,又给压力信号的采集和测量造成困难.本项研究采用"桨叶表面压坑(槽)+表面粘贴片式压力传感器+透明胶带襄覆开孔"测量桨叶表面压力的手段,用两副旋翼模型完成了地面悬停和风洞前飞试验,研究了桨叶表面压力测量技
本文介绍了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在低速风洞进行飞机进气道动态畸变试验的系统构成、测试原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最后给出了某试验的结果。
本文充分收集了美国"标准-3"拦截弹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参考国内外同类型发动机,对"标准-3"拦截弹发动机进行了反设计,并用得到的各级发动机参数进行了发动机内弹道性能仿真计算,将仿真结果与"标准-3"拦截弹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前机身边条对飞机低速大迎角气动特性影响研究是重点实验室研究课题"飞行器大迎角流动控制及其对气动特性影响研究"的部分内容.本文着重讨论了前机身边条对飞行器大迎角气动特性的影响,零侧滑时,前机身边条能大大减小飞行器大迎角状态下的非对称偏航力矩和侧向力,为增强飞行器大迎角状态下的可控制能力提供了重要方法;同时,前机身边条反向偏转还能产生很大的可控偏航力矩,这也是飞行器大迎角飞行时需要的。
介绍了Agent与多Agent系统的主要概念,结合传统故障诊断方法,提出基于多Agent技术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模型,对模型的各个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介绍,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为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表达高维设计空间,引入非线性主轴降维映射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多维非线性设计优化问题进行降维处理.工程实例研究表明,非线性主轴降维映射法具有发现多变量非线性比化数学模型本征特性的特点,能对设计变量重要性排序;通过降维展示设计空间全景,为优化算法和设计初值点优选提供了直观、有力的工具;优化轨迹实时展示为优化算法性质研究及算法切换提供了依据;根据优化轨迹从优化结果在降维空间中的位置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