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方传导反应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不同时段消失的意义

来源 :第16届中南六省(区)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pid19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侧方传导反应(LateralSpreadResponse,LSR),是面肌痉挛患者颜面部特有的一种肌电表现,即当刺激患侧面神经下颌缘支时,可诱发记录同侧颧支支配的眼轮匝肌的肌电位,仅在患侧可以检测出,在微血管减压术手术过程中观察LSR的波形变化,可以判断术中减压是否充分,本文旨在探讨面肌侧方传导反应(LSR)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我院神经外科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所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中,筛选出29例面肌痉挛患者在面肌侧方传导反应(LSR)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术,分析患者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和术后疗效的关系.结果:29例患者术中均记录到LSR波形,术中LSR消失26例,未消失3例.LSR消失组中,2例在硬膜切开充分释放脑脊液后消失,1例牵开小脑后消失,4例松解蛛网膜后消失,17例移开责任血管时消失,2例减压后仍未消失,再次探查在面神经远端发现仍有压迫,分离血管、神经后LSR波消失;关闭硬脑膜前注入等温生理盐水,其中1例LSR消失后再次出现,重新探查发现Teflon棉片移位,重新分离妥善固定后LSR波消失.LSR未消失组的3例患者LSR波全程可见,经反复确认已充分减压后关颅.LSR消失组术后有效率100%,未消失组仅1例患者出院前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又有1例症状消失.经统计学分析,LSR消失组效果好于未消失组.术中LSR消失与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相符.结论: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过程中应用面肌侧方传导反应(LSR),有助于提高手术有效率,LSR消失的时段不同,预后也会不同,术中应用LSR监测,有助于在手术过程中提前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磁共振背景抑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全身肿瘤原发灶及远处转移灶显示、疗效评估以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美国GE Optimal 360 型1.5T 光纤磁共振扫描仪,信号采集使用磁体内置BODY 线圈,采用反转恢复回波平面弥散序列(STIR-DWI-EPI),对7 名健康志愿者及70 例临床确诊为恶性肿瘤或临床疑似肿瘤患者行WB-DWI检查,同时采集全身轴位D
会议
会议
目的:应用全身磁共振成像对不同类型脂肪萎缩患者的脂肪分布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研究.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 例不同类型脂肪萎缩的患者的脂肪分布情况,包括4 例家族性部分脂肪萎缩(familial partial lipodystrophy,FPLD),2 例获得性全身脂肪萎缩(aquired general lipodystrophy,AGL),3 例获得性部分脂肪萎缩(acquired part
会议
目的:通过对孕妇的心理疏导达到满意的图像质量.方法:收集200 例B 超怀疑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行1.5T 磁共振检查,检查前给予护理干预,取得配合,顺利完成检查的资料.结果:取得满意的图像质量.结论:护理配合在胎儿磁共振检查中得重要作用.
会议
目的:分析和研究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时机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36例前交通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病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早期手术21例,延期手术15例,36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Ⅰ级、Ⅱ级疗效评定良好率明显优于Ⅲ级、Ⅳ级(P<0.05),早期手术疗效评定良好率明显优于延期手术(P<0.05).结论:前交通动
目的:将显微外科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超声、术中荧光造影、神经内镜等多技术方式应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以求完整夹闭动脉瘤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小传统显微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多技术联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207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3D-CTA、MRI和DSA,充分评估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评价动脉瘤夹闭前、后的神经功能保留和损害程度;通过微血管多普勒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点。方法::对46例基底节区急性期脑出血急诊行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46例术后按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评定预后:Ⅰ级5例,Ⅱ级20例,Ⅲ级16例,Ⅳ级3例,死亡2例。结论: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损伤小、疗效好、预后客观的微创手术方法,能明显提高高血压壳核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ICA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经枕下后正中入路7例,远外侧入路5例。结果:术后CT血管造影(CTA)显示动脉瘤均夹闭良好。术后出现脑积水2例,后组脑神经麻痹3例,共济平衡障碍2例,肢体偏瘫1例。结论:PICA动脉瘤的脑内血肿及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高,多并发脑积水,根据动脉瘤部位多选用远外
目的:探讨使用3D-CTA界定前床突附近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与硬膜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回顾15例患有前床突附近颈内动脉动脉瘤病人的3D-CTA检查,与手术中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该组病人共有颅内动脉瘤26个,其中前床突附近颈内动脉动脉瘤16个,11个动脉瘤术中证实为颈内动脉硬膜内动脉瘤,5个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将手术观察的结果与3D-CTA图像对比发现,前床突下缘与鞍结节的虚拟连线在3D-
目的:系统评价支架辅助与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BMdisc、VIP、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3年7月,纳入中外文关于支架与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RCT.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1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