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创建10周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16529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层序地层分析与岩相古地理编图相结合,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主要是马三、马四、马五时)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分析认为盆地奥陶系包括19个三级层序,主要属于Ⅱ型层序,出现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陆架内低位体系域(ISLST)、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而低位体系域(LST)欠发育。以体系域作为成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编制盆地两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研究发现马家沟期Psq7、Osq8和Osq9中,SMST-ISLST中的中央古隆起带规模较大,出露海面时间长;TST中的碳酸盐陆棚相发育,出现云坪相,碳酸盐台地相初具规模;HST中的云坪扩大,碳酸盐台地增生,台内浅滩出现。总体而言,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岩相古地理的格局和特征主要受控于中央古隆起的形成及迁移。
其他文献
轮南地区原油及天然气地化特征表明轮南低凸起油源区分布在满加尔凹陷南部及其以南坳陷区,气源区分布在草湖凹陷及其以南的坳陷区。由于大量干气自东向西气侵作用,使轮南东部地区富凝析气藏及高含蜡油气藏,断垒带及其斜坡带和东部斜坡为凝析油气藏分布区,天然气以干气为主;其他地区则以正常原油分布区,天然气以湿气为主;轮南地区西部由于受到气侵作用微弱则以中等-重质油藏为主,天然气以溶解气为主。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古隆起构造的系统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发育众多类型的古隆起,从动态演化角度可将其分为4种类型:继承型、残余型、叠加型、衰亡型。剖析了各类古隆起的基本特征和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隆起的分布格局及其演化,最后通过对塔中地区地质平衡剖面的分析,探讨了塔中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控油规律。
在详述盆地原型及其叠加改造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盆地原型及其叠加改造分析的内容、思路、方法及其意义,并指出其对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研究的重要性。
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出现在不同的地质时代、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和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构造对混合沉积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也是多方面的。气候对混合沉积有重要影响,季节性干湿交替的气候有利于混合沉积的形成。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对于大陆边缘的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沉积作用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碳酸盐与陆源碎屑以断续性混合、相混合、原地混合和物源混合4种模式混合沉积。长期以来,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
对储层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分类,是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基础。近几十年来,储层评价技术发展很快,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储层分类评价的方法及其发展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对今后开展此项工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山2段泥岩微量元素分析认为:在纵向上,山2段从下到上Sr/Ba从大变小,山2段中下部Sr/Ba变化范围较大,局部比值大于1,甚至更大;在横向上,Sr/Ba从盆地的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子洲及其东部地区Sr/Ba大于1。结合盆地的古生物化石证据,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西组早期沉积,具有明显的海相特征。对山西组,特别是山2段沉积环境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传统的河流-三角洲-湖泊沉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油层组是姬塬油田的主要含油层位,储层主要为河流相砂体。通过对大量取心井砂岩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镜质组反射率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阶段及成岩演化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2油层组储层的成岩作用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交代和溶解5方面的作用,成岩阶段进入中成岩A期。晚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使该区长2储层抬升至近地表,大气淡水对长石等铝
根据录井资料和实验分析等成果,对顺宁油田长21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论:长21储层属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中细粒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孔渗分布在特低渗-低渗透区间优势明显,并表现出与超低渗以下区间不同的线性变化趋势,属于中孔特低渗-低渗型储层。沉积相带控制了储层岩性和物性的空间变化,碎屑成分及其结构特征、胶结物成分及其含量等对储层物性有重要的影响;储层成岩作用强烈,溶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主要含气层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分析,认为下二叠统山西组到下石盒子组沉积过程中,经历了海陆过渡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其中,山西组为三角洲相的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下石盒子组为河流相沉积,盒1、盒2段为辫状河沉积,盒3段为曲流河沉积。有利储层分布特点是:辫状河道主要储层为心滩微相,多呈透镜状、串珠状顺主流线分布;曲流河道主要分布在河道弯曲的凹岸部
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为该区的主产层之一。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砂体内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根据长6油层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单井测井相分析,认为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在此基础上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孔喉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为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型储层。长61储层相对较好,其次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