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生”与物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来源 :农业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7454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大自然界本有的对生命有积极影响的声、光、电、磁、气等能量人为地用于农业生态系统的治理中,即满足了化学农业时期的高投入高产出,得到了产量保证,同时彻底避除了残留与污染,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无论在土壤耕作、肥水管理、种子处理、苗期生长等方面目前无不可以使用物理技术,从而出现了物理农业的概念。本文对物理农业产生的由“天地人”思想引出的“天地生”综合治理思路用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进行了论述,并对声波、磁场、高压静电、微波的生物效应以及农业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国内物理农业的研发推广团队以及覆盖区域进行了综述分析,提出了物理农业工程体系的构建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采取新模式,运用新思路,消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强化市场竞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加强产业关联,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生产性服务业。
本文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比较了1992 ~2002年间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效率,并利用一个能反映产业间外溢效应的模型,探讨了服务业、工业增长效率对比结果对于政府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含义。本文实证研究的结论是,虽然在1992~2002年间,服务业的技术进步速度慢于工业,技术效率下降速度高于工业,但服务业通过为工业品生产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中间产品,充当工业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渠道以及拓展工业品销售市
本文提出了关于食品工业中产业集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循环促进的假说,选取中国食品工业1993~2005年各省市面板数据拟合集聚水平、生产效率对时间的多项式,再设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集聚、产业结构对食品工业发展具有显著正效应,食品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更为明显,而产业结构调整对食品加工业作用更突出。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有力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江西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其旅游业由于受交通条件的制约,1995年以前规模很小、发展落后。京九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江西的交通条件,使全省旅游业发展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业的数量指标也随之快速增长。江西省著名景区之一-井冈山旅游业的发展受京九铁路的影响显著。本文采用引
从生产商主导的纵向约束到零售商主导的纵向约束的变迁有着特殊的产业结构变化背景。本文使用统一的分析框架比较了生产商主导的纵向约束和零售商主导的纵向约束下的方式手段、效率改进或反竞争效应、福利效果以及利益分配,并在评述国内外零售商主导的纵向约束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加尔布雷斯假说”福利效果的两种思路。
移动号码可携带是国际电信业改革的重要趋势,由此促发的竞争效应和福利效应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国内移动通信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移动运营商之间Hotelling模型,综合分析了转换成本变化与消费者不知情问题同时存在时,实施移动号码携带后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分配效应和福利分析。本文首次验证了号码携带在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为电信产业改革和规制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纵向一体化与企业边界的真实含义与传统资产专用性分析等文献所做的概括有本质的区别。企业的边界是指“企业”这一有计划的生产协调机制所囊括的资源配置活动的规模与范围,而不是处于同一所有权下的实物资产集合的范围。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行为取决于它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和相邻生产阶段的互补性程度,而不是资产专用性这个表面的指标。对科斯企业理论的许多误解正是源于主流企业理论对科斯思想的偏离。
本文从政治晋升的角度,用博弈论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地区间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经济机理分析,指出在政治晋升的驱动下,传统产业在地区间的分工协调会出现失灵,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很难纠正;新兴产业由于存在模仿的后发优势,各地会一哄而上,导致新兴产业的结构趋同。但是,产业结构趋同也并不是没有好处。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趋同对经济增长存在正面影响。
技术标准对大多数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本文运用近年来经济管理领域的前沿-双边市场理论,研究产业中技术标准的竞争与兼容性问题,对比分析不同所有权下的竞争标准的均衡以及对产业利润、社会福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这些产业的政策与政府监督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发展已经不再仅仅指经济的发展,还包括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公平。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促进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科技是中性的,没有性别之分。因而在以往的科技传播中,常常关注的是效益,很少有人关注性别与科技传播之间的联系,忽略科技传播的社会公平,性别公平,忽视农村女性参与农业技术传播的决策,在技术传播中更谈不上关注农村妇女的技术需求、适应于农村妇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