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线路投切电容器产生过电压测量与ATP-EMTP分析

来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压专业委员会高电压新技术学组200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jia0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电站补偿电容器损坏问题是电力运行部门一个比较关心的问题,关于损坏的原因也很难明确的结论.本文以某一变电站为原型,建立了补偿电容器投切过程过电压仿真计算模型,利用ATP-EMTP电磁暂态计算程序对电容器上的过电压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在变电站进行了电容器开断时的电容器上过电压的实时监测.EMTP仿真的结果和现场测量表明,表明投切过电压是导致电容器损坏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直流输电系统以单极大地回路运行时,会在直流接地极附近的中性点接地变压器上产生较大直流电流,而导致变压器直流偏磁等一系列后果.本文采用复合分层土壤结构模型,基于特定计算模型分析了土壤结构对流入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结构对流入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流电流影响较大,因此在精确计算流入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流电流时应考虑土壤情况的复杂性.同时,本文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中直流接地极附近变电站选址提供理
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全电压起动,即在逆变侧阀闭锁或逆变侧线路末端断线时,整流侧阀控制故障,整流器以最小触发角起动.一旦发生,将向直流线路充电,在极线和设备上产生高的过电压.通过仿真软件PSCAD/EMTDC,计算了全压起动时在阀的高压端、线路末端、中性母线上产生的过电压及通过避雷器的电流及吸收能量,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理论分析和系统实际试验都证明了调容式消弧线圈存在着把系统谐波放大的问题.使用调容式消弧线圈的中压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故障电流电流中含有相当高的谐波电流,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抑制.
以实测结果为参考,基于电磁暂态分析理论并通过数字仿真分析验证了合750kV空载变压器过程中产生持续时间短、振荡频率和幅值很高操作过电压的机理.通过仿真计算再现了750kV线路单相分合操作过电压很高的现象,对750kV线路操作过电压实测和仿真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确认其原因为断路器合闸电阻未能正常投入.据此,建议及时消除断路器中可能存在的隐患,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简述了国家电网公司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750kV官东线单相人工接地试验的试验方法,分析了导致750kV线路工频电气参数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差异的原因.通过将短路电流、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的实测数据与调试前数字仿真预测结果相对比,研究了产生计算偏差的原因,并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P-RV)再现了单相接地试验结果.另外,本文还对不同运行工况和线路补偿度下750kV线路的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数值进行了
国外运行经验表明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在总的跳闸率占较大比例,且绕击跳闸率远大于反击跳闸率.本文基于长空气间隙的放电理论建立了雷电屏蔽的先导发展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特高压直流线路雷击过程仿真,并计算了文献中实际线路的雷电屏蔽性能,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特高压线路存在明显的回头雷击现象,本文所建立的雷电屏蔽模型的计算结果较电气几何模型(EGM)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运行数据.
基于先导发展理论,运用模拟电荷法,建立了输电线路雷屏蔽性能的雷击仿真模型.将此模型应用于对输电线路绕击屏蔽性能的评估,其结果反映了雷击物理过程的一般规律,与IEEE推荐的击距公式相符.
该文对《对驱雷猜想的分析》一文提出的:驱(拒)雷与消雷实质是完全一样的,空间电荷可以驱雷是没有根据的等10个问题以及排雷问题了分析。指出无视前提条件的不同,无论是怎样得出的结论都是脱离实际的,不能用于否定不同条件下的问题的结论。
建立微波站结构导电系统模型,对雷直击微波站时塔楼结合式和塔楼分离式结构微波站机房内电磁参数的暂态变化过程进行模拟,从冲击电流和电位分布方面定量计算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雷击微波站干扰抑制措施。
分析了变压器绝缘的主要放电形式,设计了模拟变压器放电的4种试验模型,进行模型在不同情况下的放电试验。使用采样率为50ks/s的数字化测量装置,在双层屏蔽试验室内,取得了各种模型放电的放电量-相位信息。采用三维谱图来提取放电指纹特征,并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识别不同的放电类型。研究了不同数据处理方式对放电识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