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多分支农网线损实时计算系统

来源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0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10kV农村配电网线损计算的重要性,对线损的分类和影响线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用前推回代法进行配电网络的实时线损计算,并采用深度优先算法快速识别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运用C语言在VISUAL C++平台上进行农网线损计算软件的编写,同时运用JAVA语言完成界面设计.最后探讨了10KV农网的降损措施.
其他文献
利用低压电网来解决"最后一英里"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对于高速电力线通信来说,研究信道阻抗特性,可以揭示网络阻抗失配对信息传输造成的影响.本文在对三种典型低压电网进行连续24小时测量的基础上,研究了低压电网在1MHz~30MHz频宽内的阻抗特性.讨论了使用频谱分析仪测量低压电网阻抗的方法,分析了低压电网阻抗随频率、时间、地点变化的特点.分析结果标明在1M~30MHz频段,阻抗大小从几欧姆到上
通过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特征结构规律分析,发现雅可比矩阵最小特征值对应特征向量与无功分布有密切关系,尽而可以作为二次电压控制中区域划分的依据.通过简单系统分析说明上述规律的同时,针对39节点系统,在依据节点电气距离分区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无功分布与最小特征值对应特征向量间关系,以及与依据电气距离区域划分结果的关系,发现它们的一致性,且能揭示清楚的物理概念,表明雅可比矩阵特征结构规律与二次电压
提出了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的新方法.故障发生后从故障线路的始端注入高压脉冲信号并获得线路的反射行波,在线路结构已知的情况下,通过对反射行波的分析进行故障定位,即C型行波故障定位.该方法不仅能够计算故障点的电气距离,而且能够确定故障点所在的分支线路.应用该方法进行故障定位不受故障瞬间电压相角的限制,并能够有效克服接地电阻的影响.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电力系统特征值对以在数的灵敏度定量地提供了参数影响的程度.本文以某电网的典型运行方式为基础,根据特征值对任意运行参数(如节点功率、PV电压)和网络参数(如线路阻抗、变压器分接头)的灵敏度,分析了各个系统参数对电网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依据分析结果,可以通过调整系统参数,例如改变系统运行方式、调节变压器分接头、网络改造等,来改善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
为了减少变压器分接头动作次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段计算的方法来满足一天的综合无功优化.该方法根据一天的负荷水平和变化趋势以及一天内变压器分接头动作次数的限制,将一天划分为几个分段然后对每一个分段分别进行无功优化计算.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容易地满足一天内变压器分接头动作次数的限制,而且,对于大部分时间段只进行发电机端电压和补偿容量的优化计算,减了计算时间.考虑到电力市场的情况,本文提出的
本文对GIS拓扑功能和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GIS在网络分析应用程序中的局限性,研究了如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拓扑数据,构建满足电力网络分析需要的拓扑数据,利用GIS连通性功能,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基于GIS的电力网络拓扑算法.还针对配电网独有的特点,以馈线作为其拓扑的基本单元,使拓扑计算速度大大提高.
超高压长线采用分布参数电路模型,在中间有补偿时分析计算十分复杂,为简化分析或因实时控制需要提高运算速度而采用集中参数模型时必然导致很大误差,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既能反应分布参数又较为简单的模型.论文采用由接收端逐级推向发送端最终实现由接收端电压和电流表达发送端电压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分布参数的有功与无功传输模型.模型中定义出等效阻抗x和电压系数K两个特征参数,不管超高压长线中间有、无补偿或补偿形式如何
换相失败是直流输电系统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在多馈入交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系统发生换相失败可能影响到整个交直流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文探讨了逆变器换相失败的发生机理、影响逆变器换相失败的主要因素和避免换相失败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换相失败问题的研究状况,重点评述了换相失败对多馈入交直流输电系统的影响,指出了多馈入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中有关换相失败问题亟待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思路.
通过对现有的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进行比较,从运行可靠性的角度,提出电网运行状态在线可靠性评估的方案,对评估的流程和数学模型做了较详细的分析.
在对非线性系统动态过程时空局部刚性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在变量空间进行柔性化分组和在时域空间对组别进行柔性化协调的策略.这些策略既可保证在组内采用常规低阶且数值稳定性好的积分方法进行计算,又可保证组别间有机协调.初步算例结果说明了柔性化处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