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村居民点发展条件评价的村庄整合规划研究--以豫南平原地区S镇为例

来源 :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WE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庄整合规划是实现以土地为载体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本研究基于全真26个行政村基层干部的访谈合97个自然村的问卷调查,通过文献比较、实地调研合深度访谈,从人口规模、村镇建设用地、区位条件、行政效应、公共服务设施、空心村、安全因素七个方面,建立以自然村居民点为基本单元的村庄发展条件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GIS软件,构建具有克难攻坚属性合社会属性的自然村发展条件评价数据库,最后,根据97个自然村居民点的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共分为城镇化村庄、重点发展村庄、保留村庄、建议迁并村庄、空心村、最后,从跨行政村合行政村内部两个层面提出村庄整合的模式,并对整合方案提出政策建议与机制设计。
其他文献
低碳社区是实现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基本单元,社区尺度的碳减排具有“自下而上”的易操作性和灵活性优势。国外低碳社区碳排放的定量评估主要包括部门评估法、家庭调查法和社区(邻里)调查法。根据社区碳排放影响因素;从经济手段、规章制度、城市规划和社区参与多方面制定碳减排政策包,并通过典型低碳社区示范区的规划和建设推广已有经验和策略。以上研究对我国建立社会-经济-环境复合规划指标体系、结合中
由于受到自然生态基质的影响,现阶段中国相当一部分大城市外围地区的空间成长是依托交通走廊,形成“簇群”状空间扩展形态,簇群式空间成长特征明显,本文在对国内外大城市蔟群式空间成长与交通走廊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和借鉴基础上,建构出“环网状”复合交通走廊优化横型;引导下的大城市簇群式空间成长优化模式,为下一步进行大城市簇群式空间成长控制策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城镇化作为全世界发展的空间现象,其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甚至是控制。在中国,中央政府对城镇化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以户籍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来实现的,户籍制度在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综述了相关的研究文献成果,并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一步检验国家通过户籍制度对城市发展控制的实效。研究发现,政府对城镇化的控制不仅仅在改革开放前,1980年代后中国的城市发展亦受
"全球化"、"市场化"冲击下。我国政治、经济、社会转型促使城乡规划向公共政策回归。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城乡规划评审制度存在弊端,文章在厘清不同时期城乡规划职能角色变迁所对应的评审机制及 审查重点的变化的基础上。从公共政策视角对现行城乡规划评审制度在权成性、层次次性、社会公正性和发 展效率性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进而提出城乡规划评审制度改革的方向:通过立法规范保障评审 过程的合法性,使评审意
城市风环境是城市规划,功能分区、工业布局,居住区选址,城市建筑设计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等的重要设计依据,文章选取天津双青新家园保障房社区规划作为案例,重点针对保障房对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较高要求,研究在常规规划手法基础上,增加对风环境因素的考虑,引入计算机模拟预测技术,通过后分析结论优化规划布局,减小风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保障房社区的舒适度,构建和谐优点的人居环境。
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面临复杂的制度约束,规划选址作为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第一个实质性阶段,是各类问题集中彰显的阶段,本文试图从对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回顾和评价出发,以南京市为例,围绕保障性住房规划遗址的问题分析其制度约束,并在国际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就保障性住房规划遗址与建设提出基本的原则和改革建议。
城市机动化的法展对道路网合理规模的界定提出了要求。支路网作为以通达功能为主的城市“毛细血管”系统,在城市道路改善中调整弹性较大,挖潜能力较强。怛目前除了较宽泛的国家规范外缺乏对支路网合理规模的因地制宜的理性判断。本文以居民出行距离,土地价值变化、道路造价几个方面为参变量,得出了以城市人口密度为自变量,以综合建设利润最大为规划目标的支路网密度函数模型,并结合了长沙市五一商圈的综合交通整治进行实例计算
以历史上黄河下游造受黄河泛滥影响最严重的黄泛平原为研究背景,以该地城内具有内在联系与相似形态特征的历史古城为研究对象,通过抅成城市空间格局的城墙(遗址)、环城湖(坑塘)和城堤 (遗址) 三种要素相互关系分析,首次提出了黄泛平原"水域古城"的城市类型,丰富和拓展了我国的城市历史理论 研究内容;通过对古城三要素的历史原因。演进过程和当代价值分析,探究了古城演变过程中潜藏的内在 规律,掲示了黄泛平原水域
骑楼建筑是南方地区常见的建筑类型,它始于二十世紀之初,产生于中西融合的大背景下,是中国 社会由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实质上是中国早期城市化及城市规划重要体现。然而时至今日,城市形态、生活方式、商业桟式,社会理念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骑楼的改造和建设应如何与时俱进?本文以厦门中山路骑楼街区为例,总结历年城市建设过程中骑楼街区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力图探寻骑楼 建筑的核心特质,使骑楼建筑可以随
盘锦市是石油采掘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同时具有地域性的湿地、农业和体制的独特性,2010年成为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的试点城市,其作为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转型与重构与其他城市有着明显的区别,所解决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差异也较大。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盘锦市在面临诸多新的发展机会和形势,区位凸显、重化发展的辽宁沿海城市的生态资源短缺与盘锦市拥有国家级生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特质以及体制变革的优势,深入剖析盘锦市城乡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