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可能强度计算方案对热带气旋强度预报的影响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1982-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大气环境场和海温资料,比较分析了2个理论(Emanuel(1986,1988,1991,1995,1997)(简称EM方案)和Holland(1997)(简称HD方案))和4个经验(Baik and Paek(1998)(简称BP方案)、DeMaria andKaplan(1994)(简称DK方案)、Zeng等(2007)中提出的不考虑垂直切变(简称Z0方案)和考虑垂直切变(简称ZN方案))的TC最大可能强度(MPI)计算方案对TC强度统计预报方法预报性能的影响。统计模型及独立样本分析表明:MPI计算方案的选取对台风强度统计预报方法的预报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考虑了垂直切变和移速的ZN方案在TC强度统计预报方法中应用有一定的优势,而HD方案误差最大。各MPI计算方案在不同起报强度情况下表现并不一致。相对DK方法,各预报方案在TD和HR123等级样本有较一致且有较好的表现,而TS和HR45等级样本,以负技巧为主。BP方案和EM方案在TD和HR123等级为正的预报技巧,只是前者表现更为突出;ZN方案除HR4和HR5等级外,均为正预报技巧;而HD方案只有在HR3和HR4等级有一定的正预报技巧;Z0没有预报技巧。另外,在考虑了ZN方案计算的MPI和POT因子后,方程中不再选入VWS因子,表明ZN方案较合理的考虑了VWS因子。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美国NOAA/AOML提供的SST(sea surfacetempemture)和TCHP(tropical cycloneheat potential)及NCEP最后分析资料(FNL),分析了“桑美”台风近海强度爆发性发展的成因,结果表明:近海维持高海表温度,特别是近海有较厚混合层深度,有效抑制了由台风引起的海洋负回馈作用,为台风爆发性发展提供了有利边界层条件;台风环境场的水汽累积程度显
热带气旋(TC)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气候影响而言,TC降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研究成果依赖于资料的可靠性,因此,如何从总降水中获得可信的TC降水是关键问题之一。业务中常用的识别TC降水的方法是天气图人工分析法。本文的主要目的正是对原客观法做深入的检验并有针对性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合于解决中国TC降水分离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TC降水变化的基本事实。
陈联寿指出,热带气旋结构是影响其移动的一个重要因子。Shea和Gray(1973)用大量的飞机观测资料证实,热带气旋核心区合成的切向和径向风场明显具有波数为1的非对称性,在北半球切向最大风速位于前进方向的右前象限内。本文介绍了台风风场不对称结构,分析了冷空气侵入合风特征和超强台风的风场结构特征。
作为连接下垫面和上层自由大气的中间层,边界层中包括十分显著而复杂的湍流垂直交换过程,它对于海气或陆气间的动量、热量和水汽输送起重要作用。在数值模式中对于边界层物理过程的描述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边界层中的湍流运动属于次网格尺度,因此在数值模式中采用参数化的方法。本文将Fairall发展的包括海洋飞沫作用的通量算法嵌入到PSU/NCAR的中尺度模式MM5中,并对一个台风个例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0505号台风“海棠”在西北行影响我国期间,其路径先后两次出现明显的转折。本文利用雷达图像和卫星云图分析“海棠”的异常路径,采用MM5模式对台风“海棠”进行了两重嵌套的数值模拟,并将台湾省地形高度减少为零做敏感性试验,同时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海棠”登陆台湾省前的异常路径与台湾省的中央山脉有明显关系。(2)台风“海棠”中心有趋于500 hPa负变高中心移动的趋势。(3)台风“海
2007年13号强台风“韦帕”在浙闽边界的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登陆,登陆后向偏西方向移动,进入福建省境内。“韦帕”台风在登陆前和登陆后的实际移动路径与各家台风数值预报模拟结果偏差较大,多家数值模式在17日上午08时曾一度集中预报该台风将直接影响浙江上海等华东沿海地区,并且就是在台风登陆前14小时(即18日下午)仍预报该台风登陆后将直扑长三角,而实际上“韦帕”台风登陆后偏西移动进入福建,然后转向偏北穿
近海台风的临近预报历来是各有关气象部门和各级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其预报成功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各级行政领导能否作出正确决策。过轻和过重的考虑都不可避免地给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介绍了了解台风气候规律,对各月台风的生消演变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各类台风强度、移速的把握以及对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变化的思考等我国近海(<300km)台风临近预报(0-12小时)思路。
气象电离层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SMIC)每天能提供分布全球2000多个的无线电掩星探空(RO)的温度和湿度的廓线资料,它的垂直分辨率为100米。为研究台风的热力结构本文利用COSMIC提供的资料,对2006年8个台风,通过合成分析方法,研究台风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的热力结构,力求发现较细致的结构特征。
我国是台风频发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台风在我国东南及南部沿海地区登陆。台风登陆过程引起大风、大雨、巨浪和风暴潮,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将利用台风黄峰,圣帕和韦帕登陆过程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研究大气边界层结构,风和降水特征,为改进台风过程的边界层参数化及提高台风预报精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利用常规的探空和地面资料以及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对9711号台风“温妮”和0509号台风“麦莎”的变性过程和影响河北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温妮”变性再加强过程是一个温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过程,主要与高层湿位涡扰动下传、热带气旋低压环流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而“麦莎”变性过程中,没有高层湿位涡扰动下传和热带气旋低压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无再加强过程。对流层中低层